“国门卫士”闭环勤务筑起安全屏障
图为常亮(左二)正在例行询问入境旅客。
□ 本报记者 韩宇 文/图
“手套、鞋套、面屏、连接处封死……”1月25日9点半,辽宁大连周水子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四队教导员常亮嘴里一边嘟囔着,一边穿上防护服。由于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需要穿防护服执勤,他把早饭和午饭合在了一起吃,尽量少喝水,然后从专用通道走出隔离酒店,乘车前往执勤现场,第四次参加闭环勤务。
“您好,我是周水子边检站办案民警常亮,刘某强制措施变更手续已经办理完毕,现在移交给你们。”11点50分,常亮制作完毕法律文书后,电话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移交。
常亮带领的队伍主要负责处理出入境现场发生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大多数时间他都在整理案卷资料,对旅客进行询问,偶尔也会帮前台执勤民警维持现场秩序,引导旅客分流,解答相关政策。
“我这个岗位,闲下来是最好的,那就意味着违法案件越来越少,国门安全无虞。”常亮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下午4点50分,一天的航班结束后,常亮回到隔离点。小年夜里,站里为民警准备了饺子,他一边吃着饺子一边与妻子和女儿打起视频电话。常亮的妻子冷雪是该站执勤三队的民警,正处于勤务后的集中隔离阶段。一家三口以这样一种方式“团聚”了。
“姑娘,奶奶给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媳妇,再过两天你就能回家了,家里过年还缺不少东西,你简单置办一下吧,我下个月11号才能回家,家里就辛苦你了。”常亮嘱咐着。
从2021年8月起,大连周水子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强化口岸疫情管控措施,进一步严防境外疫情输入,部署开展闭环专项勤务,入境执勤组实行“14天隔离执勤+14天集中隔离”的闭环管理模式,民警一进驻就是28天。组织上考虑到常亮“双警家庭”的困难,原本想给予他适当照顾,他却主动请战:“我是教导员又是支部书记,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常亮是该站参加闭环勤务次数最多的民警。“每次进来就是将近一个月,算起来半年内与妻子、女儿见面的时间只有1个多月。”常亮说,“不能陪家人过完整的新年,对他们亏欠最大。但是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形势下,我不回家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
与常亮一起执行封闭勤务的民警王安邦,是2021年分配到该站的新警,这是他第一次在坚守国门中过新年。
“自从来到大连工作后就没有回过家,本想过年时穿着警服和父母拍一张全家福,但我知道,国门需要有人坚守,我不能做逃兵。”王安邦说。
11点20分,王安邦与常亮一起对一名入境人员开展例行询问。询问完毕后,王安邦调出执法记录仪里的录像,把刚刚的询问情况制作成笔录。
这是他第二次进入闭环勤务,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一些工作细节还不是很熟悉。他按照师父常亮传授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将案卷和询问笔录整理成电子档案,再交由闭环外的同事成册归档。
进入闭环勤务前,王安邦特意带上哑铃、瑜伽垫等健身器材。每天勤务结束后,他都会在房间里进行一些简单训练,保证自己时刻有充足的精力和健康的体魄应对执勤现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2021年至今,大连周水子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持续开展妨害国边境类违法犯罪专项斗争行动,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全年共验放出入境人员6万余人次,办理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0余起,一个集体、5名个人分别获评“辽宁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大连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在大连空港口岸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记者手记
昼夜更替,人流穿梭,“国门卫士”始终坚守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白衣执甲,一身藏蓝,筑起安全屏障。中国边检,海外游子看到这4个字就是看到了家;人民警察,群众见到这4个字就是见到了依靠。移民管理人民警察把根扎在边境口岸,付出汗水、忍受分离、承担寂寞,用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