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年味儿里的人情味儿:对话北京冬奥会“守望者”
中新网张家口2月2日电 题:年味儿里的人情味儿:对话北京冬奥会“守望者”
作者 赵丹媚
百节年为首,自古以来春节就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位中华儿女都会在此时变得归心似箭。北京2022年冬奥会恰逢春节,为了保证赛事顺利进行,陈国徽不得不在赛场度过这个春节。
这是陈国徽在张家口过的第2个春节,这位14年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现在已经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场馆和基础设施经理,负责统筹协调各方对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建设需求,推动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落实。
“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经历了两次奥运,我个人也经历了两次奥运,对我来说是一种传承。”2008年,21岁的陈国徽是当年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也正是这次经历,他决定再次投身北京2022年冬奥会服务。“我的同事中很多也是当年的志愿者,大家都说没想到能再次服务于北京冬奥会,还挺感慨的。”
图为陈国徽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 陈国徽供图沿着赛道一圈一圈地走,一走就是一天,陈国徽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所有赛道。自2018年服务于国家冬季两项中心起,陈国徽深度参与了该场馆各方面建设。“我对国家冬季两项中心感情还是挺深的,包括赛道照明、造雪的设计施工等都参与了,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太熟悉了。”
“中国第一次承办冬奥会,对我们每个建设者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作为结构工程师,陈国徽深知建设高标准雪上竞赛场馆有多难。据他介绍,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的设计师和山地运行专家有些来自海外,他们曾参加过多届冬奥会建设,经历过世界上主要雪场的“洗礼”,经验丰富。“我还有许多东西要学,这次北京冬奥会的服务经历对我来说太难得了。”
“我觉得冬奥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个烙印,是一辈子值得铭记的事。”从志愿者到从业者,陈国徽说,他见证了奥运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
“第一次在外过年,特意带了家乡保定的驴肉,添点年味儿。”河北工业大学学生袁菲是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一名志愿者。虽然是“奥运志愿新兵”,袁菲却是一位资深志愿者,有过50多次志愿服务经历、近400小时志愿服务时长。
“我至今还记得2018年看到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为中国男子短道速滑队赢得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时那种激动的心情。”袁菲说,自己被武大靖由女队主力的陪练到逆袭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所打动,因此对冬奥产生了浓厚兴趣。
从报名到正式进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近三年的时间袁菲经历了5轮面试,通过了英语表达、冬奥知识、身体素质等多方面考核。据袁菲介绍,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志愿者周期较长,选拔条件比较严格。“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北京冬奥会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两地三赛区办赛的客观情况,因此也对志愿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据悉,仅袁菲所在的河北工业大学就有227位志愿者服务于北京冬奥会。从观众到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奥运见证了袁菲等“Z世代”志愿者的成长,也给了中国青年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
14年的时间,志愿者精神薪火相传,无数像陈国徽、袁菲一样的志愿者,以星辰之名,赴山河之约。“北京2022年冬奥会,中国期待再次与世界一起共襄一场奥运传奇。”袁菲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