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月13日电 题:青海西宁:回应“槽点”、纾解“痛点”,书写民生答卷
作者董轩 张添福
民生托底有保障、临时救助救急难、特困供养“织密网”、为贫困大学生撑好“保护伞”……在高原古城青海西宁,相关民政部门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努力打造社会救助对象全覆盖、社会救助政策用到位、社会救助服务送上门的分层分类“救助网”,把民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
民生托底有保障,追踪服务“零缺口”
“要不是你们的帮助,我们孤儿寡母真的没什么希望了。谢谢你们,我的两个孩子也开始上学了。”此前,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火车站街道互南小区居民张某,将一面印有“为民排忧替民解难”的锦旗,送到了火车站街道办事处。
为民排了什么“忧”?
火车站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中心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中发现单身母亲张某的困窘生活。这位37岁的单身母亲育有三个孩子,长子16岁,在读初二,还有一对6岁的龙凤胎,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上幼儿园。
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后才知道,2014年,张某的丈夫突然失踪,三个孩子的抚养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人身上。张某平时靠做沙发坐垫维持一家四口的日常开销。
鉴于张某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帮助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将一家4口纳入低保范围。
但即便如此,工作人员又发现,即使每月发放2022元的低保金,除去房租后,张某母子四人生活依然“窘迫”。
火车站办事处工作人员又帮助她们一家申请了公租房,并成功入住。
“我之前还在为生活问题天天发愁,现在我们住上了公租房,孩子们都去上学了,一家人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张某感激地说。
据中新网记者了解,近年来,城东区持续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坚持常态化深入辖区排查,发现了一批与张某相似情况的困难民众,把为民谋事、为民谋利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精准衔接、精准施策,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临时救助救急难,开通绿色“直通车”
西宁市60岁的马某早年丧偶,无儿无女,因病胯部两侧溃烂,无收入来源无法交医保,未能及时去医院治疗,病症恶化为脓毒血症。
得知马某的遭遇后,城东区民政局立即启动困难群众“先行救助”的机制,第一时间指导街道办事处对其进行了急难型临时救助,同时优化程序,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立即将其纳入特困供养范围。
顿时,马某的生活得以极大改观。她在解决完眼前的燃眉之急后,城东区民政局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立即协调区医疗保障局为其开辟医保“绿色通道”,协助其补缴居民医疗保险,解决部分医疗费用。
“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困境的居民得到及时救助,确保困难民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是民政人的工作职责,让困难民众感受到‘遇难而不难,遇困有人帮’是民政人的服务目标。”城东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
精准认定困难户,特困供养“织密网”
如何让生活无法自理的特困供养人员,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实现生命有保障、生存有尊严、生活有希望?
城东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让生活无法自理的特困供养人员,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一直是当地社会救助工作努力的方向。
西宁市城东区八一路辖区居民王某是二级精神残疾的特困集中供养对象。家人因工作原因,只能将王某锁在家中,长此以往,导致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性格越来越孤僻。
同时,王某的家人工作压力大,回家还要照顾王某,让家人不堪重负。
西宁市城东区八一路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将此情况上报区民政局,及时将王某送至西宁市福利院进行了集中供养,真正实现“托养一人、解困一户、富裕一家”。
入住福利院后,社区工作人员还会定期看望王某,及时向福利院医生了解他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
“现在有很多朋友陪他,我们去看他的时候,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感谢社区工作人员平时对他的诸多照顾,更感谢党和政府对他的关心。”王某的弟弟说。
点亮希望,为贫困大学生撑好“保护伞”
几年前,西宁市城东区乐家湾镇大学生周某,在接到工作人员送来装载祝福和希望的行李箱及学习用品时,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周某的父亲原是低保户,和妻子离异后独自抚养儿子周某。2019年,其父亲查出患有结肠癌、肝癌,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后,及时将该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后来,周某考入青海大学,为了确保每一名困难家庭子女都能得到及时帮扶,顺利入学,在动态掌握周某高考及录取情况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为其申请了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
2020年8月,周某的父亲去世,除了继续为周某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外,办事处格外关注他的生活情况,每年还增加了两节慰问和“金秋助学、圆梦起航”大学生慰问活动,工作人员也会第一时间为他送来慰问金和学习用品。
城东区民政负责人表示,该区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贫困大学生帮扶活动,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基本生活、家庭监护、心理健康和学习教育等情况,满足辖区内广大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需求,让社会救助有力度更有温度。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城东区民政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民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急难愁盼”,想民众所想,忧民众所忧,急民众所急,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一直是社会救助工作关注的焦点。下一步,将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紧紧围绕“保民生、保稳定”这一目标,积极探索建立完善各项救助保障制度,用心用情确保各项政策衔接到位,切实兜牢困难民众的托底保障网。
“努力让各族民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日前召开的中共西宁市委十五届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持之以恒惠民生,在民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下更大气力,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统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