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搜题”屡禁不止坑学生
遇到难题怎么办?只要“拍一拍”“搜一搜”,答案就能跳出来,甚至连解析过程都“贴心”附上……
“拍照搜题”手机应用自问世以来备受争议。教育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手机应用暂时下线。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仍有多款“拍照搜题”应用可以正常使用。
现状
平时作业很漂亮 一到考试就露馅
如果不是偶然撞见,徐丹至今恐怕都不知道,今年上初二的儿子早已是“拍照搜题”的老用户。
“自从上了初中,他的作业我基本都辅导不了,再加上平时工作忙,就没怎么管,孩子也很少主动跟我交流。”徐丹原以为,儿子学得挺不错,作业都能独立完成。直到一天晚上,她意外得知背后另有隐情,“刚好看到他在用手机搜题,原来一直有‘外援’。他还说只是不会的时候参考一下,好多同学都在用。”
对于儿子的辩解,徐丹难以接受,“这跟抄作业有什么区别?简直是‘作弊神器’。自己不动脑子,直接照搬答案,哪怕交了作业也是自欺欺人。”徐丹恍然明白,为什么儿子总是看上去很努力,可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说到底,还是知识没有真正掌握。”
与徐丹家不同,“拍照搜题”在张敏家算不上“秘密”。“有时候孩子在家做题遇到困难,不太方便第一时间去问老师,我们就一起到上面搜解析,消化理解以后再结合相关知识点,找同类型的题练习巩固一下。”在张敏看来,“拍照搜题”本身只是工具,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
“我也下载使用过,主要是当题库,在复习过程中给学生找一些相近的练习题,还是挺方便的。”对于“拍照搜题”,顺义九中化学老师张士伟并不陌生,“学生在家做作业时,确实可能遇到不会做的题,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类‘拍照搜题’的出现并不奇怪。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提供方便的同时,‘拍照搜题’也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
在日常教学中,张士伟觉察出滥用此类手机应用带来的诸多问题。“有的学生平时交上来的作业都很漂亮,结果一考试就露馅儿了。特别是一些基础偏弱的学生,往往利用这些‘拍照搜题’直接搜答案,对着解析内容照抄下来,导致很多雷同作业的产生。”
张士伟谈到,一些学生以为自己看了答案以后能理解就算学会了,但事实上,能看懂答案跟自己独立做出来完全是两码事儿。“做题本身是思维模型内化的过程,每个人的思路其实是会有不同的,如果简单把答案复制下来,就可能限制学生思维上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学的老师,我们通常不希望学生过度依赖这类手机应用。”
实测
部分软件做出调整 “家长模式”易解锁
事实上,“拍照搜题”存在的争议已引发各方关注。
1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对加强教育应用管理推动与“双减”政策衔接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提出,对于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的作业手机应用暂时下线。整改到位并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方可恢复备案;未通过审核的,撤销备案。
记者了解到,这并非“拍照搜题”第一次被点名。今年7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也明确要求,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此后,部分“拍照搜题”软件已经悄然转型。“小猿搜题”更名为“小猿答疑”,在应用商店的介绍中,也将定位调整为“中小学家长功课辅导答疑利器”。
12月19日,记者下载安装“小猿答疑”,发现使用时,页面会弹出“青少年守护”,确认使用者是否已满14周岁。如果未满14周岁,则需要选择“监护人已同意”,方可继续使用。进入首页,已无“拍照”或“搜题”等关键词,取而代之的是“视频答疑”。点击后,用户依然可以使用拍照搜题功能。只不过,如果身份为“学生”,结果仅显示视频讲解,且需要开通VIP会员方可完整观看。而题目解析部分,则显示“家长认证成功后可查看完整解析内容”。
经过实测,记者看到这样的认证并不困难。只要输入任意一个成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便可以完成实名认证,开启“家长&老师模式”,随意浏览详细的解析内容和答案。
记者又下载安装“题拍拍”,发现同样可以正常使用拍照搜题功能。如果未经家长实名认证,则显示“禁止学生查看答案”。与“小猿答疑”类似,所谓的认证也仅需要提供家长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并不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等,且只要一次认证,之后查看答案解析便可畅行无阻。
在“作业帮”中,首页的“搜索答疑”也依旧可用。记者发现,尽管在“学生模式”下,“搜索答疑”同样不提供答案及解析,但如果选择首页的“作业批改”,这样的限制却可以轻松破解。哪怕是对着一张空白试卷,也可以逐一给出参考答案。
建议
整合高质量资源 录制讲解微视频
“针对‘拍照搜题’的治理,此前已经提出要求,一些企业虽然做出调整,但措施并不到位,没有真正起到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谈到,“我们要看到,拍照搜题只是表象,背后反映出的教育问题需要从更深层次来解决。”
张士伟提出,滥用“拍照搜题”的问题根源在于容易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以理科学习为例,很多题目的解题过程可能比较长,本身就是希望学生在一步步探索中不断突破,但对‘拍照搜题’产生依赖以后,只要一卡壳,就去看答案,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知识点也就很难吃透。”张士伟在批改作业时发现,还有一些学生会使用超纲的方法来解题,而这明显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拍照搜题’质量鱼龙混杂,有的答案或解析内容并不是一线老师提供的,而是从网上征集来的。这些答案的提供者缺少教学经验,也不了解教学大纲,使用的解题方法未必适合学生所在的学段,答案也可能不规范。我们知道,认知是有规律性的,不可能让一个高一的学生去用大一的方法来解题,因为他的知识体系并没有达到大一的层次,如果只是机械照搬大一的零散知识点,对思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张士伟也发现,尽管一些“拍照搜题”区分出学生模式和家长模式,但大多形同虚设,“简单用堵的方法可能不现实,或许可以尝试加以引导,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不让学生简单照抄答案。”
他谈到,今后或许可以借鉴北京市即将向全市推广的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由教育部门搭建平台,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整合调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由真正持有教师资格证且具备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来录制微视频,借助书写板等一步步推演讲解,把其中的知识点和道理讲明白,并且从技术上限制学生跳过视频只看结果,重在教过程,而非给答案。
“在讲解完这道题以后,最好还能拓展出相近的题目,对知识点加以巩固。”张士伟建议,将答题设计成闯关模式,让学生在一级一级挑战过程中赚积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渐进式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如果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将题库不断丰富,讲解视频不断扩展,增加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
有针对性的在线辅导,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助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报记者 宗媛媛 制图 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