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绍兴10月22日电(记者 项菁)暮鼓晨钟入云端,梵音佛语禅心间,似在讲述千年古刹的佛教之盛,传递佛教中国化的文明之鉴……
素称“东南佛国”的绍兴市新昌县地处浙江东部,县域内拥有1600余年历史的大佛寺,是中国南方仅存的早期石窟造像。佛教文化浸润着这方寸土,其也成为新昌推动佛教中国化,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黄金纽带。
10月21日至22日,新昌举行新昌—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暨推进宗教领域治理现代化建设高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等专家学者与会,共同研讨佛教中国化的当代意义,也透析了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新昌路径。
研讨会现场 项菁 摄本土化:融合诗路 建立智库
浙江佛教文化资源深厚,其中,新昌一带自古是佛教圣地。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指出,般若学“六家七宗”中的“六家六宗”代表人物都曾汇聚于此,驻锡建寺、游历参学、登堂说法,奠定了“新昌—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推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将佛教文化与本土文化,尤其是诗路文化融合,是新昌的一大探索。
新昌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首倡地和精华地,佛教文化历来是诗人吟唱不绝的主题。唐代诗人白居易就在《沃洲山禅院记》中称赞: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
历史悠久的新昌鼓山书院。主办方提供新昌本地研究学者马骏介绍,近年来,新昌围绕浙江诗路文化带建设,发挥“佛道”资源优势,通过文旅融合打造“佛教之旅”。
“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要彰显本土文化特色。”浙江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浙江省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鲍秀英谈及,浙江佛教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新昌作为佛教中国化重要发祥地,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为深入挖掘本地佛教文化底蕴,当天,“新昌县佛教中国化发祥地研究院”正式揭牌,将为探索佛教中国化的新昌路径提供智力支撑。
历史悠久的新昌鼓山书院。主办方提供标准化:外建机制 内立规矩
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离不开宗教领域治理现代化。
消防传感器、可视化法治宣传窗……这些设备正在融入绍兴地区宗教场所的建筑、文化、活动。近年来,绍兴地区用标准化引导宗教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目前该市已有33个重点场所试点工作基本完成。
从2020年开始,绍兴全市域推广宗教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以标准化促规范化,探索佛教中国化路径。绍兴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叶卫红提及,新昌作为浙江省宗教工作重点县,一直以来重视佛教资源保护和传统文化挖掘工作,走出了一条溯本寻源、传承创新的佛教中国化研究之路。
谈及宗教中国化路径,中央统战部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加润国说,宗教中国化要给宗教“定规矩”,从寺院看,外部要推进治理现代化,内部要探索建立佛教戒律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湛如以新昌为例谈及,新昌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发祥地,应秉承传统,深入开展戒律清规研究,积极探索制定更有利于中国佛教健康发展,既有指导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新制度。
新昌大佛寺一影 项菁 摄国际化:增进交流 促文明互鉴
宗教是世界各大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谈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探讨如何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通过研讨会平台,为宗教中国化和宗教领域治理现代化作出贡献。“郑筱筠说。
事实上,新昌多年来致力于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新昌县委书记李宁介绍,当地举办了大佛文化节、大佛成像1500周年纪念、中日佛学会议等系列活动,以节会友,推动海内外佛学界学术交流。
新昌大佛寺一影 项菁 摄回溯历史,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为其传入了佛学理论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代表事件之一。随着中日两国民间交流愈加密切,近年来,佛教学术研究逐渐成为中日佛教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新昌本地研究学者吴锡培看来,在国际化语境下,对外要讲好佛教中国化的故事,建构好中国佛教的话语体系。同时,国内也要加强政界、学界、教界交流,增进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