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汉(NASDAQ:HOOD)和申明(NASDAQ:AFRM)都是高增长fintech公司,渴望破坏原有的金融机构。Robinhood 推出免佣金股票和加密货币交易吸引了新一代散户投资者,并迫使传统经纪商取消收费。Affirm 正在挑战具有 BNPL(立即购买,稍后付款)支付网络的信用卡公司,该网络将较大的购买分成较小的每月付款。
两只股票都是波动的。Robinhood 7 月份以每股 38 美元的价格上市,8 月份飙升至 85 美元,然后由于投资者对其监管挑战感到担忧而回落至 40 美元左右。Affirm 于 1 月以每股 49 美元的价格上市。随后一个月飙升至 146.50 美元,在 5 月份回落至 IPO 价格,并在与亚马逊(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ZN)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后跃升至 110 美元左右。
投资者是否应该考虑购买这些金融科技股?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两家公司、它们的增长率和估值,以找出答案。
两家公司都针对年轻用户
Robinhood 和 Affirm 都分别针对不太可能被传统经纪公司和信用卡公司锁定的年轻用户。Robinhood 在其 IPO 文件中透露,其 70% 的托管资产来自 18 至 40 岁之间的用户,平均年龄为 31 岁。 Affirm 的 IPO 文件显示,其 48% 的客户是千禧一代。
Robinhood 通过将其订单出售给高频交易 (HFT) 公司等做市商来补贴其免费股票交易,这些公司从每个订单的买卖差价中获利。这种“订单流支付”(PFOF)模型是有争议的:批评者声称它阻止了投资者获得最好的价格,而支持者则认为,与来自公共交易所的较小的直接订单相比,高频交易公司可以通过批量订单获得更好的价格——所以它是实际上,对于投资者、Robinhood 和 HFT 公司来说,这是一项“双赢”的交易。
Affirm 与不想为每次购买向信用卡公司支付 1% 到 3% 的“刷卡费”的零售商合作。它的 BNPL 服务也比大型零售商用于其自有品牌支付卡的缓慢的 ACH(自动清算所)运行得更快。Affirm 提供免息和计息付款(取决于零售商的偏好),不收取任何额外费用,其移动应用程序使消费者能够跟踪他们的付款并找到其他接受 Affirm 的零售商。
两家公司都在快速发展
Robinhood 的收入在 2020 年猛增 245% 至 9.59 亿美元,而其月活跃用户 (MAU) 数量猛增 172% 至 1170 万。2021 年上半年,Robinhood 的收入同比再增长 193% 至 10.9 亿美元,而其 MAU 增长 109% 至 2130 万美元。
这种飞速增长的部分原因是散户投资者对“模因股票”和加密货币的兴趣激增,使其与拥有 3240 万个活跃经纪账户的嘉信理财等顶级传统经纪公司相去甚远。
在截至 6 月 30 日的 2020 财年,Affirm 的收入增长了 71%,达到 2.62 亿美元,而其活跃客户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 710 万。其活跃商家数量同比增长 412% 至近 29,000 家,部分原因是与Shopify的新合作伙伴关系使较小的商家能够提供 BNPL 服务。
Affirm与亚马逊的新合作伙伴关系将在未来几个月内逐步整合其 BNPL 服务,这可能会将更多商家和购物者束缚在其不断扩大的生态系统中。
对于本财年,分析师预计 Robinhood 的收入将增长 108%,Affirm 的收入将增长 34%。根据这些估计,Robinhood 的交易价格是今年销售额的17 倍,而 Affirm 的交易价格是今年销售额的 25 倍。两家公司都还没有盈利。
两家公司都面临近期挑战
Robinhood 看起来比 Affirm 便宜,但它面临着重大的近期挑战,包括立法者和监管机构推动在美国禁止 PFOF 经纪模式。
彻底的禁令可能会削弱 Robinhood,但我认为这是极不可能的,因为大多数传统经纪商——包括 Schwab 及其子公司 TD Ameritrade——也使用 PFOF 来补贴自由交易。
由于最近与亚马逊的交易,投资者愿意为 Affirm 支付更高的溢价,但现在判断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否会显着提高其今年的收入还为时过早。亚马逊的 BNPL 推出可能比预期的要慢,或者它仍然可以与 Affirm 在其他市场的竞争对手合作。
Affirm 还存在客户集中度问题。它的顶级客户Peloton面临着大流行后的艰难比较和越来越多的廉价竞争对手。
获胜者:罗宾汉
我预计这两只股票在今年余下的时间里都将保持波动,但我认为 Robinhood 现在比 Affirm 更值得买入,原因有三个。
首先,罗宾汉面临比维持,这仍需要处理较少的直接竞争对手广场和贝宝的不断扩大到BNPL市场。其次,Robinhood 的增长速度比 Affirm 快,但其库存要便宜得多。
最后,我相信 Robinhood 将克服近期的监管挑战,并克服其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成长之痛。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其股票可能会再次获得更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