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丨跨国夫妇见证现代化中国乡村新面貌
新华社南昌7月26日电 题:跨国夫妇见证现代化中国乡村新面貌
新华社记者叶挺、程迪
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砖墙上精美的雕刻……位于“中国最美乡村”江西婺源县思口镇延村内的一栋古宅,成了英国人爱德华魂牵梦绕之所,这也是他和妻子廖敏欣定居婺源的理由。
江西婺源县森林覆盖率达82.64%,是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历史遗迹、明清古建筑遍布乡野。
多年前,在上海工作的爱德华陪廖敏欣回江西老家时到婺源县旅游,被这里乡村的美景吸引。2015年,他们“认养”了延村一处几近废弃的徽派古宅,自带一个院子,经过精心修复,融合了中英风格的民宿“天净沙”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游客。
“我厌倦了大城市的拥挤和喧嚣,婺源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徽派古宅非常漂亮,是我想象里中国传统文化的样子。”爱德华说。
近年来,随着合福高铁、九景衢铁路陆续开通运营,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逛古村、赏民俗、住民宿,“婺源风景”进一步走向全国。
婺源县把美丽城乡作为“全域景区”来打造。婺源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王炳琴说,按照“每一条公路都体现最美乡村形象”的原则,婺源大力推进县道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城区到全县18个乡镇(街道、园区)及所有4A级以上景区实现半小时通达。
“得益于便捷的交通条件,徽派建筑与田园风光的完美融合,我们的民宿逐渐成为外国游客了解中国乡土文化的一个窗口。”廖敏欣说,来民宿的游客中,九成以上是外国人。
“这些年,我们把民宿信息发布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有很多朋友说要组团来中国游玩,我的英国朋友很羡慕这种住在中国农村的感觉,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外国网友私信我,希望能来婺源旅游。”爱德华说。
近年来,婺源以保护生态为根本,成立193个自然保护小区,对全县163万亩天然阔叶林实施长期禁伐;全面落实“河长制”,收回山塘水库承包经营权并禁止化肥养鱼;提高工业企业准入门槛,拒绝各类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近千个。
“县林业部门为每个村配备了3至4名护林员。”婺源县思口镇思溪村党支部书记金梁说,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今年上半年,全村接待游客10万人次,村里正打造乡村旅游写生基地。
婺源县还出台了民宿产业管理办法,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民宿发展,民宿产业集群发展,全县精品民宿发展到800余家,形成了3个百栋以上的古宅民宿村。
近日,爱德华夫妇精心设计的英式民宿“维多利亚庄园”也投入营业。民宿依山傍水,偶有竹筏从眼前漂过,修建整齐的草坪前鲜花怒放,屋后的茶园上蜻蜓低飞,屋内设有英式餐吧、柴火壁炉、酒廊、旋转楼梯,闲庭信步,心旷神怡。“我们希望海内外游客能在这里体验到英国文化。”爱德华说。
“目前全县约有8万人从事旅游产业。”婺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洪文胜说,越来越多的村庄既有美丽村容村貌的“面子”,又有为民办事、带民致富的“里子”,下一步要继续加强传统古村落和生态环境保护,积极促进产业发展,建设秀美乡村,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很多外国人是通过旅居我们的民宿知道了婺源的存在,进而关注到江西,感受到中国的乡村是这么美,对此我们很自豪。”廖敏欣说,希望更多外国人通过旅居知晓婺源的好山好水、文化民俗,见证现代化中国乡村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