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嘉熙
今天的郑州,在暴雨暂停的间歇,是一幅幅与往日不同的街景。一边是暴雨过后的狼藉,一边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被这突如其来的灾害打乱的城市,已开始“重启”。
在这个城市的街头,救援队伍随处可见。国网郑州供电公司“雷锋号”抢修队就是其中之一。当7月20日那场单日降雨量、单小时降雨量均超过历史极值的暴雨倾泻而下时,他们闻令而动。
“我们老院区配电箱进水了,现在全院停电,备用电源也无法使用,需要紧急救援。”20日深夜,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紧急求助电话,让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值班员瞬间紧张起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一家拥有5000多张床位的大型医院,常年处于满负荷状态,一旦断电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的郑州,已是一片泽国。
“抢修队会尽快赶到!”国网郑州供电公司紧急调派“雷锋号”抢修队。在队长郝涛的带领下,抢修队驾驶应急发电车前往支援。
然而,应急发电车行驶到半路,就因积水而抛锚。时间等不起,郝涛当即决定带着两名司机,驾驶另一辆底盘较高的斗臂车,就近前往西四环保电中心重新调车。
7月21日凌晨1时许,先遣队终于抵达医院附近,发现周边已汇集大量积水。此时,雷电交加,暴雨如注,抢修和应急车辆根本无法进入。
灾情就是命令。郝涛带领5名先遣队员果断下车,手拉手走进齐腰深的积水,用木棍摸索着前进。经过近半个小时的跋涉,先遣队员们终于抵达医院急诊楼。
此时,作业车辆和应急车辆还被挡在院外。抢修队员焦急万分,所幸一辆清障车经过现场,在清障车的帮助下,庞大的应急发电车终于顺利通过积水区停到指定位置。陆续到达的12名抢修队队员展开行动,将50余米的电缆展放到位,投入紧张的抢修工作。
经过彻夜奋战,凌晨5时许,医院ICU病房恢复供电。为了尽快全面恢复医院供电,浑身湿透的抢修队员来不及休息,又投入下一阶段抢修工作。
类似的救援场景,在郑州各处上演。许多普通职工勇敢地走向激流冲进暴雨,守护城市和群众的安全。
7月20日15时许,在郑州市区三环路桥下,一辆来自商丘的旅游大巴车,因路口积水过深熄火。车上30余名乘客受困积水中,其中有10多名儿童。
随着水位不断上涨,受困乘客越来越惊慌。危急时刻,派出所民警、交警先后赶到,他们站在水中,将车内人员一一送到赶来救援的铲车的推土铲内,运送至安全地带。
郑州市城管局的数据显示,昨夜今晨共出动各类人员2.8万余人,移动泵车30台,大型环卫设备2000余台。
今天上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内传来一阵响亮的哭声,一个新生儿在备用电灯的照耀下,由医生顺利接生。此时,屋外依然是狂风暴雨,屋里因暴雨停电,这束光成了新生儿诞生的护航灯。
一名护士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下:“你出生的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世界的洪水。即使只剩下一束光,我们也用尽全力为你点亮,为你护航。”
这条朋友圈信息迅速让看到的人“破防”,也成为暴雨间歇郑州市民心头流淌的暖意。
国网郑州供电公司官方微博这样写道:“我们一起共渡难关,让郑州的夜空恢复往日的灿烂!全力恢复供电,直到重新点亮郑州最后一盏灯!”
郑州这座“中原大城”的灯,正在一盏盏地点亮。
(本报郑州7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