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阳6月24日电 题:来华留学生:毕业不是终点 未来可期
作者周燕玲
临近2021年7月中国高校毕业季,来自刚果共和国的达石有点忙,不仅要准备学校的毕业典礼,还要帮助一些回国的同学递交硕士学位申请书以及贵州大学毕业硕士生登记表。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很庆幸留在了中国,顺利完成学业。”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达石坦言,疫情暴发后也曾考虑过回国,但出于对中国疫情防控举措充满信心最后选择留在了学校。
图为安大贤与同学一起表演节目后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疫情防控期间,达石有时也会感到孤独,但他通过看书、看电影等方式度过了那段时光,“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得就像亲人一样,疫情期间学校的关心更让我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2017年,喜欢中国功夫电影的达石申请到中国政府奖学金,从非洲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留学,在贵州大学攻读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用筷子、吃辣椒、喝茶……在中国留学的这几年里,达石不仅“入乡随俗”,还去北京、上海等地游玩,从中看到了中国的发展变化,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也让他更加着迷。
图为达石在泡茶。 受访者供图29岁的达石说,在中国留学的这几年是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毕业后准备先回国参加工作,等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所缓解后,再来中国攻读博士学位。
“我们国家和中国是老朋友,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达石说,有许多中国企业在家乡投资建厂,回国后可以去中国企业工作,也可以进政府部门工作,愿做两国友好交流的“桥梁”。
来自巴基斯坦的王刊跟达石一样,即将从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王刊准备留在中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不仅将自己所学的地质学专业学好,还把中文学透学精。
“巴基斯坦煤炭资源很丰富,目前尚未大规模开发。”王刊说,中国煤矿的智能化开采技术比较先进,希望能用自己在中国所学知识帮助自己的国家进行煤炭开采。
在2017年来中国留学之前,王刊曾在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上工作过1年时间。在他看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前景无限,不仅为巴基斯坦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图为安大贤及其他留学生参加活动的合照。 受访者供图“未来要努力学习,成为更好建设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人才。”王刊说,以后回国想当一名地质工程师,学以致用。
王刊告诉记者,特别感谢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让自己拥有走出“国门”的机会,还能在学习中了解到中国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减贫经验。
热爱旅游和体育的王刊,打算多去中国其他城市和乡村走一走,看一看,把更多中国经验介绍到巴基斯坦。
2012年就跟随父母从韩国来到贵州的安大贤即将本科毕业,喜欢吃酸汤牛肉的他,基本上习惯了贵州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下个月我就得回到韩国服兵役,服完兵役还会回中国发展。”安大贤说,家人和朋友都在贵州,这里已经是第二个故乡。
接受记者采访的来华留学毕业生都表示,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起点,未来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