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国)浙江台州巧解全域“共富” 激活美丽山乡发展“潜力”
中新社台州6月19日电 题:浙江台州巧解全域“共富” 激活美丽山乡发展“潜力”
作者 范宇斌
一条黄岩溪穿过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上郑乡,注入台州人民的“大水缸”长潭水库,源流之地,流出了推动共同富裕之道。
“黄岩西部山区是台州发展的‘后进生’,守着‘大水缸’,产业发展受制约,村民们纷纷外出谋生。”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台州素以“民富”著称,中新社记者数次赴台州西部山区采访,听闻本地人对山区发展抱有迫切心情。
初夏时节,青山已披新绿。“十四五”启程,这片寂静的山乡与浙江大地一起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和重要示范改革任务。
黄岩山廊桥夜景。范宇斌 摄先富带后富 鼓起山乡村民“钱袋子”
放眼台州全域,由于地处长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黄岩西部山区却曾是“绿水青山近在咫尺,金山银山远在天涯”。
区域间的发展沟壑该如何消弭?黄岩以“全域共富”破题区域发展不平衡。
2021年3月底,黄岩下发《黄岩区实施全域协作 推进共同富裕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乡镇街道对口支援”“部门和重点企业联村”“强村帮带”等十二大行动,以强带弱,结对帮扶,携手致富。
“城乡协作,先富带后富”为地处黄岩最西部的上郑乡指引了发展出路。
浙江黄岩上郑乡一处“红磐石”党建联盟“小橘灯”暖心工坊。范宇斌 摄“我们通过‘全域景区化、绿色产业化、治理规范化’三大实践路径,拆掉发展的‘隔离墙’,畅通共同富裕之路。”上郑乡党委书记李浦军说。
东城街道与上郑乡合作建立“红磐石”党建联盟之“小橘灯”暖心工坊,让附近30多名村民找到了组装手工艺品的工作。
该“小橘灯”暖心工坊负责人胡国林说,“通过乡镇部门对口支援,打造‘无烟产业’,既解决村民就业问题,提高村民收入,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一举多得。”
46岁的下郑村村民王桔芽今年回村操持家务并照料老人,她说,“和村民们聚在一起做些轻松的手工活,每天能赚七八十元(人民币,下同),这份家门口的工作让我很满意。”
浙江黄岩上郑乡一处林下种植中药材。范宇斌 摄拓宽“两山”转化通道 共享大山“馈赠”
环长潭湖一圈皆为绿水青山,黄岩守住“生态饭碗”的同时,如何兼顾好发展致富的现实需求?
上郑乡美丰村乌石坑自然村村民王天飞从2007年开始种植中药材,从起初的枇杷、三叶青、菜头肾套种,到如今在高山林下规模化种植近80亩菜头肾、三叶青等道地药材,让他和妻子一年净收入10多万元。
“这几年,林下种植中药材的经济效益不错,我还带动村里八成以上的村民一起种植,让山林里种满‘致富苗’。”王天飞说。
王天飞展示林下种植的菜头肾。范宇斌 摄大山的“馈赠”颇为丰富,上郑乡“80后”蜂农潘菊青热衷于为自家的土蜜蜂代言。
“枇杷蜜、橘花蜜、野桂花蜜、五倍子蜜……”潘菊青说,十多年来,她古法养蜂、线上卖蜜的微商事业逐渐成熟。“我的生活如同小蜜蜂,辛勤劳动酿出甜蜜。”
共同富裕并不局限一地,在“西瓜产业之乡”黄岩茅畲乡,有逾6000名瓜农分布在中国17个省市。
据不完全统计,茅畲乡在外瓜农年产值10多亿元,年纯收入近1.5亿元。如今,他们将外出农业的红利转变为家乡致富的动力,促进共同富裕。
潘菊青养蜂的场景。范宇斌 摄山乡人气“逆流” 筑起文化新高地
在打造文明和谐美丽家园过程中,共同富裕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加持。
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特级书法师唐建中2020年回到老家上郑乡,在山色溪水畔,修缮了老宅,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开起个人美术馆及书法工作室。
唐建中在书法工作室挥毫泼墨。范宇斌 摄唐建中希望以艺术会友,让更多人来此创作,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共同富裕筑起文化家园。
观浩瀚星空,赏美妙月光……在海拔465米的仙机峰上,建起了一个星光公园,通过3D星空模拟馆、天文资料实物展厅、星光体验区、天文观测区等,吸引游客来此感受“手可摘星辰”的美妙。
浙东浙南两军会师之路。范宇斌 摄上郑乡组织委员唐笑笑说,他们创新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多个“网红”景点,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黄岩探索是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浙江提出到2035年,高质量发展要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