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007”寻踪觅迹 与病毒“赛跑”
中新社广州6月11日电 题:“007”寻踪觅迹 与病毒“赛跑”
中新社记者 方伟彬
新冠肺炎疫情反扑广州,11日凌晨,离本轮疫情首位患者住址仅一公里的荔湾区公安分局指挥部灯火通明,一群“007”正在与病毒“赛跑”。
这群“007”不是风靡全球的007系列电影男主角,而是广州警方中近300名参与流调的刑侦警察,这波病毒来势汹汹,他们为了尽快斩断疫情传播链条,一周7天连续作战,和病毒“赛跑”。
通常来说,流调工作要梳理确诊患者前14天的活动轨迹,见过谁、去过哪、做了什么,且流调员多来自疾控部门,但广州这次的流调队伍加入了大批善于侦察破案的刑警。
“查源头,防扩散,就是我们的目标”,流调指挥员李光日告诉记者。刑警们组成感染者轨迹调查专班,与疾控部门通力合作,寻踪觅迹。
在专班指挥室内,密密麻麻的资料中,一张彩色画面吸引了记者,它是某酒楼内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记录了5月23日中午12时用餐时间的场景,画面从远及近有5张圆桌,出现了近30位市民,这些市民有的背对摄像头,有的正对摄像头,还有的被其旁的人挡住看不清容貌,而这些人都必须被一一找出来。
时间紧,任务重。李光日解释道,专班成员与疾控部门合作,确认画面中的市民为密切接触者。他们通过公安大数据、酒馆的收银记录、附近道路摄像头捕捉到的信息一一佐证,最终锁定目标。
逐层筛查密切接触者,有时多达200多人。专班组成员王浩指出,为了追查一个感染者的轨迹,有时要调动十多名流调员排查,且排查出来的人可能多达上百人。在专班研判室,记者看到了流调员与确诊患者的问询记录:您住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和家人有无外出?上下楼乘电梯还是走楼梯?室内交流戴不戴口罩?一个个问题下,确诊患者都事无巨细地回复。
接受流调是法定义务,流程理性第一,但也不乏感性时刻。在确诊的患者中有一位在医院参加今年高考的学生小宇(化名),他被送到医院时,距离开考不到6小时。李光日说,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流调组的成员应尽快问询小宇,但他们怕影响到小宇的考试心情,遂决定待他考完试再进行流调。
不断收集信息,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是专班组的常态。研判室内,鼠标键盘之声不绝于耳,刑警队法医出身的巫贤负责接收疾控中心发来的信息,并将任务分发,最后收集完成调查的信息反馈回疾控中心。“我们这里的成员从5月19日至今就没回过家,‘007’工作模式,大家都不敢懈怠”,短暂的交流,他又被手机电话打断,组里的成员们又接到了新任务。
当日凌晨2时,流调专班又收到新的视频资料,他们要排查找到画面中出现的每一个市民。“他怎么上楼的?”“这段视频他没戴口罩。”“他在这条路上触碰什么了吗?”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下,流调员们不断圈定屏幕查缺补漏、锁定目标,一帧又一帧的肉眼筛查,累了,他们就吃上一勺辣椒酱。
日复一日,专班成员把当天流调报告梳理出来,最多的一天有几万个。通过这些报告,疾控中心可以迅速找到疫情传播的特点和风险点,在绘制完成的传播链分析图上,相关病例的感染途径清晰可见。广州此前曾公布144个涉疫重点场所或小区名单,这份名单的背后,离不开“007”们的辛勤付出。
一夜未眠,王浩从电脑前起身,他兴冲冲地告诉记者,又有收获。截至当日9时,从广州本轮第一例本土病例确诊以来,他们已筛查出17117人有接触、有潜在受感染风险的对象供疾控中心最终判断确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