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区今年高考的唯一一名盲人考生,西吉县的杨文举在西吉中学专设的考场中参加了高考。6月8日,记者通过自治区残联辗转联系到了杨文举和他的父亲杨志文,听他们讲述备考及考试期间的故事。
杨文举(左)和父亲。受访者供图
父亲:儿子的学习没有操过心
杨志文的老家在西吉县农村,为了更好的生活,2005年起杨志文和妻子在吴忠打工维持家庭生活,大儿子在吴忠上学。小儿子杨文举先天视力残疾,到10岁时完全丧失视力。虽然孩子有残疾,但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杨志文却坚信“上学才是出路”,于是在杨文举8岁多时,杨志文将他送到了宁夏特殊教育学校,接受系统教育。
杨志文告诉记者,杨文举多年来的求学路很顺畅,学费享受国家和自治区的减免政策,家里只负担生活费。读完小学和初中后,杨文举和其他4位同学成为了宁夏特殊教育学校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他也是该校高中部第一个参加普通高考的盲人考生。
杨志文介绍,杨文举学习上的事,他从来帮不上忙,但他相信孩子的自学能力。今年4月,他陪儿子去长春参加专门面向残疾人本科院校的单招单考考试,儿子一举成功被录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杨文举提出来“想参加6月份全国普通高考,想上普通的院校”,于是,杨文举回到户籍所在地西吉参加高考。
备考的日子,杨文举和父母住在吴忠的出租房里,每天想办法刷题,尽可能地全面复习。“我看他考前也不算特别紧张。”杨志文说,该休息的时候,儿子通过听书、散步来放松。
杨文举:考试有点小紧张,发挥基本正常
杨文举告诉记者,考前,他尽可能在网上搜索历年考卷,通过语音软件翻译后答题。但像物理、化学方面的试卷,有些字符语音软件无法识别,有些试验题目需要动手去做,他往往束手无策。但复习过程中,不会做的题他会口述给正在上大学的哥哥,请他帮忙讲解。虽然其间也有焦虑和不安,但都很快调整过来了。
回想这两日在西吉中学参考的情形,杨文举说:“很温暖,身边有那么多人在帮我。”杨文举介绍,考试这两天,他和爸爸借住在西吉县亲戚家,每天到了时间,爸爸先用电动车把他送到考点,然后西吉县义工联合会的义工再把他送进特设考场。
“我学得比较好的科目是语文和英语。”杨文举说,7日参加语文考试时,他还有点小紧张,不过紧张很快就消除了,随后全部精力投入到答题中。“数学试卷似乎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杨文举说,答题过程中,他也遇到了知识盲区和复习不到位的地方,但他尽可能调整好状态,“不让上一科目的考试影响剩下的考试,正常发挥。”杨文举告诉记者。
对于考试后的安排,杨文举表示,他和父母商量过并做两手准备,根据成绩高低,第一愿望希望能上专业的医科大学,学习针灸推拿;第二愿望是学汉语言文学,去写作。(新消息报记者 张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