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风景线)一杯“忘不了”的“记忆咖啡”
中新社上海5月28日电 题:一杯“忘不了”的“记忆咖啡”
中新社记者 李姝徵
如果点了美式,却端来拿铁,请别见怪;如果点了小杯,却来了大杯,请多包涵。在上海浦东,有一间“记忆咖啡馆”,店员也许会弄错您的咖啡,却不会忘记对每一位驻足的客人道一声:“欢迎”。
这是中国首家专为认知症老人提供沉浸式干预体验的咖啡馆。
在这家咖啡馆内工作的老人,都是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或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在这里,他们被亲切地称为“金牌宝贝”。
“小姑娘,你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备注‘咖啡’,再付款就可以了。”27日下午,是“金牌宝贝”林荣光上班。只见她从柜台后走出来,指导客人扫码付款。“拿铁要冰的?还是热的?”另一头的店长杨敏慧出声询问。“肯定要热的呀,女孩子不好喝冰咖啡的。”林荣光接话。
操作台上方,贴着一张手写提示:如何给咖啡杯做标记?“C”代表卡布奇诺,“E”是意式浓缩,“V”是香草糖浆,“R”是玫瑰糖浆……字写得很大,抬眼就能看清;步骤清晰简洁,再复杂的饮料也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店内一隅,三位阿叔正在嘎三胡(沪语:闲聊)。桌上除了三杯咖啡,还有林荣光端去的一小壶茶,他们显然已是此地熟客。
柜台边的一张桌子上,摆着各色“周边”:马克杯和环保袋上都印着颇具现代艺术感的插画,色彩缤纷,引人注目。四幅作品分别出自四位老人之手,他们都是记性不太好的“宝藏设计师”。作品旁有一张小小的简介,讲述着他们的“记忆故事”。
“田伯伯,中度阿兹海默病:他已经不太能认得回家的路,只记得很久以前的儿时的家。他用颜色描绘出了记忆中的家,那是尚未被疾病偷走的记忆,是一个不会迷路的地方。”照片中的田伯伯举着自己的作品,笑得像个孩子。
桌子另一角,堆着十数本“生命之书”。“请你,找出一点时间,与家里的老人聊一聊,听听他们年轻时的奋斗史和人生体会。拿起一支笔,记录这些即将消逝的故事……”扉页上写着这么一段话。
外公外婆是如何相遇的?爷爷奶奶为什么会喜欢彼此?爸爸在工作中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这些也许会被老人们遗忘的点点滴滴,都由家属们记录在“记忆咖啡馆”的“生命之书”里。
“您的咖啡好了。”双手奉上一杯热咖啡,林荣光与客人聊了起来:“我现在很忙的,除了在这里上班,我还参加了老年模特队,前两天还登台演出了呢!”“你给她看看你们演出的视频呀。”杨敏慧在一旁提议。
林荣光拿出了手机,只见视频中,几位“资深美女”团扇轻摇,伴着吴侬软语的《上海谣》,演绎了一出“旗袍秀”。
“穿黑色旗袍的就是我,”林荣光指着视频中的自己,淡淡一笑,又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我家住上海,一代又一代。黄浦江边谈恋爱,石库门里生小孩……”
分享过视频,又闲聊了一刻钟,客人起身告辞,林荣光忙作别:“下次再来呀。”她顿了顿,又嘱咐道:“有空多陪陪你妈妈,她一定会很高兴。”
对于认知症老人而言,回忆如同手中之沙,无论怎样握紧,它总在点滴逝去。然而,“记忆咖啡馆”里的香浓咖啡,却令人难以忘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