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5月8日电题:让农村党员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
新华社记者王朋
3年前,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明永镇孙家闸村被纳入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村。消息传出,引起村民热议。“耕地东一片、西一块,咋建设?”“一块地有6户人家承包,咋平整?”“土地平整免不了破坏灌溉水渠,咋浇水?”
头几次村委会,村民代表七嘴八舌,时任村支书的孙斌有却并不焦急。
“村民集中反映的就是村委会迫切要解决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好事、实事,不能因村民有意见,村干部先露怯。”孙斌有笃定,只要拿出的方案符合实际,村民自然会支持、落实。
结合孙家闸村土地碎片化的特点,孙斌有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户了解民意,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最终拿出了建设方案。他还率先拿出家里14亩良田与村民“换地”,在他和村里其他党员的带动下,孙家闸村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土地平整工作,并未影响当年春耕。
“乡村要振兴,党员先站出来。”孙斌有说,自1995年入党以来,这是他在村里感受最深的心里话。说一千道一万都是空谈,只有党员干部站出来带头做好事、干实事,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才能带领村民谋发展。
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孙家闸村发展起了节水滴灌农业,村民亩均节省水费达140元。在党员的带动下,村民参与乡村文明建设、病虫害联防联控等工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推进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用新思想教育党员、引领群众。
“原文不动‘直给式’向村民宣传政策往往效果不佳,从村民关心的医疗、农业生产等方面切入,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更容易被村民接受。”临泽县倪家营镇梨园村村支书宋海蓉说,农村党员接受了党的理论武装后,在将政策化为实际行动时,不仅要走在村民前,领着村民干,还要结合实际,创新方式。
眼下正值春播农忙期,梨园村的党史教育学习、村民培训学习等活动并未停歇,原定于中午的学习活动改为晚上进行,讲的、学的都是与村民息息相关的事情,村民参与热情高。
定西市安定区青岚乡榆林村村民吕发富今年46岁,养羊数十年,规模逾千只。像吕发富这样的能人,在农村大有人在。
榆林村党支部认为,这些能人是村里的中坚力量,最重要的是先把他们发动起来。3年前,一场大雨冲坏了村里的一座小桥,吕发富带头捐资,不仅修好了桥,还被村民选为村民小组长。如今,吕发富已申请入党,在村里忙前忙后,深受村民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