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传统祭扫风俗已成陋习,已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银川市各陵园、公墓禁止烧纸、放炮,倡议文明祭扫;固原市严禁明火祭祀,倡导文明祭扫;自治区文明办、民政厅等单位联合发布文明祭祀倡议书……随着清明节的日益临近,我区各有关单位纷纷呼吁“文明祭扫”。
“文明祭扫”年年提,但今年,尤须加深认识,并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是祭奠逝者、悼念先人、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传统祭祖节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就会上坟烧纸、烧冥物、燃放鞭炮,祭奠逝去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习俗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比如:每年清明前后很多地方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山火,带来的损失触目惊心。前不久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过火面积约4000亩的固原二林沟火灾就与祭扫有关;近期我区多位村民因上坟烧纸引起火灾而领刑;近日的沙尘、雾霾天气让人头疼不已,而“处处冒烟、灰纸升腾、垃圾遍地”的肆意烧纸、放炮行为,让本就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烧“别墅豪车”等祭品行为既充满了封建色彩,也带起了铺张浪费的“攀比风”……威胁生命财产、触犯法律法规、污染环境、带坏社会风气,毋庸置疑,一些传统祭扫风俗已成陋习,已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当然,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一旦确定,便很难改变。因为移风易俗表面上改变的是行为习惯,实质上改变的是价值观念,其难度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但不能因其难而听之任之,相反,我们需要加倍努力,合力作为促其“转型升级”。
就政府层面而言,应把移风易俗作为一项打基础、求长远的行动,久久为功地加强文明祭扫的宣传和倡导力度,让文明祭扫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深入人心。在此基础上,应在法律和制度上下功夫,通过严惩倒逼公众心存敬畏恪守法律底线,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来引导公众文明祭扫。此外,移风易俗并非只有“禁”和“罚”一条路,各方应集思广益,多采取一些符合社会基本预期、契合社会价值共识的循序渐进的暖心举措,避免公众产生抵触情绪。比如,一些陵园用纸钱换鲜花,允许在集中焚烧点焚香,开通植绿、网上祭祀等服务,这远比生硬冰冷的“一刀切”更容易让人接受,效果也更好。
就老百姓而言,文明祭扫更当有所作为。说一千道一万,祭扫烧纸是民俗,移风易俗终究依赖于民众的自觉。否则,即便政府力量再强大,也只是事倍功半,更防不住“万一”。其实,清明追思哀思重点都在一个“思”字,而“思”的核心又在于“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比起多烧祭品与纸钱,多在生前尽一份孝道、多行动让脚下的这边热土越来越美丽,多自律让自己过得健康平安,这才是对先辈的更好告慰,这才会问心无愧。但愿越来越多的公民能够深刻体悟清明的真正内涵和文明祭扫的现实意义,适时更新观念,多理解和支持文明祭扫的相关规定,主动与传统陋习说再见。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英灵。”文明祭扫不仅契合清明节的本意,更符合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为此,大家不妨积极行动起来,从移风易俗开始,从文明祭扫做起,告别传统陋习,共承文明之德,共行文明之举,让清明永葆本意。如此而为,“美丽”“文明”离我们还会远吗?(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