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祥
“老家条件实在不行,肚子都吃不饱,哪里还能看到希望。”今年64岁的马文祥,原是固原市西吉县白崖乡人。在他的家乡,十年九旱,村民们种得多收得少,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彼时,担任村主任的马文祥,看着不得不向生活低头的乡亲们,心里总是五味杂陈。
暗自痛下决心带领村民拼未来
上世纪90年代初,距离西吉县几百公里外的玉泉营经济开发区成立时,马文祥曾赶到这里看了看。“这里的人开着手扶拖拉机、用着黄河水种葡萄,一年就能收入万把块钱,闲暇时还能出去打工。”见识了这一番新天地,让原本已经“认命”的马文祥心中燃起了从未有过的希望,坚定了带领乡亲们走出大山的信念。
1997年9月,40岁的马文祥,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祖辈们世代生活的地方,赶了一天一夜的路,来到了当时的闽宁村。然而,这里的一切也并非他所想象。
“刚搬来三天,一场沙尘暴就把屋里吹了个七零八落。”马文祥犹记得妻子的抱怨,“这啥天、这啥地,非得搬上来受这罪。”当时村上一起搬迁来了几十户,很多村民受不了苦,又返回了大山深处。
但是,这并没有动摇马文祥扎根这里的信念。“只要能把黄河水引上来,只要人勤快,不会没有好日子!”马文祥暗自发誓,怎么也要走出大山,为自己的子孙拼出一份好光景。
辛苦没有白费金沙滩成就希望
平整庭院、修水开路、种地收粮……曾经深居在大山深处的人们,在戈壁滩上,开始了一次祖祖辈辈都未曾有过的探索之路。“我们种玉米、种枸杞、种蘑菇、养牛,但凡能赚上钱的,我们都试过。”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将马文祥的思绪拉回到了20多年前,剧中移民们在福建技术专家带领下集体种菌菇,现实中马文祥也如同剧中人物马得宝一样,经历了种蘑菇、卖蘑菇,再到滞销的全过程。“我们把棚建起来以后,福建的技术专家给我们手把手地指导,第一批蘑菇种出来以后,白花花的煞是好看,1公斤能卖到5元至6元。”马文祥回忆道,而当时也确实因为忽略了销路问题,导致了村民们不得已将种出来的蘑菇当垃圾一样倒掉。
移民的辛苦劳作没有白费,十多年过去了,闽宁村变成了闽宁镇,马文祥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开始变了样。“吃穿住行都慢慢变好了,我们也终于挺直腰杆过日子了。”马文祥高兴地告诉记者,2013年家里的土坯房就换成了砖房,如今屋里冬暖夏凉,屋外桃李芬芳。
现在,一辆电动代步车、一间农家小院、一个围绕在膝头的小孙儿,组成了马文祥的“退休生活”。“子女们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我们老两口就帮忙带孩子,做好后勤保障。”马文祥笑着说道,自己受过的苦没有白费。看着如今村里人能挺直腰杆过日子,看着如今年轻人十足的干劲,就知道这片“金沙滩”上还能成就更多希望。(记者 孙楠/文 李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