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不同,湿地的美也不同。记者 李锦 摄
3月下旬,吴忠市古城湾人工湿地里,黄菖蒲已是绿意盎然。经过滞留塘、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等工序处理后,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变得更加清澈,沿池塘缓缓汇集到出水口处。
“从2020年8月1日正式运营至今,湿地的出水一直保持地表Ⅳ类水质。”吴忠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科科长杨瑞说。
近年来,我区将人工湿地治理技术应用到黄河支流和重点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中,恢复湿地面积3万多亩,建成一道道水清、岸绿、景美的湿地生态长廊。根据宁夏水生态环境管理人工湿地评估结果显示:我区人工湿地的生态效益已显现,建设人工湿地已经成为行之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方式。宁夏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入黄口断面劣Ⅴ类水体比例由2016年的84.6%下降为2019年的15.4%,并于2020年全部清零,人工湿地守住了排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
3月下旬的湿地水生植物。记者 李锦 摄
“吞吐”之间“洗净”污垢
古城湾人工湿地的建成运行,实现将吴忠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尾水进一步强化处理后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最终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排入黄河或循环再利用。湿地系统中填充的河卵石、砾石、火山岩等填料能有效去除悬浮物,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种植的黄菖蒲、菖蒲、香蒲、千屈菜、水葱等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净化吸收有机污染物,年可削减污染物520吨。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顺着输水管道、过水格栅,源源不断地被‘吞入’人工湿地。”杨瑞介绍。
在被植物覆盖的湿地,见不到任何净化水质的设施,那么水是如何完成净化的呢?杨瑞说,秘密就藏在植物的底层。
“结合水质指标、气候和地理环境等情况,古城湾人工湿地通过滞留塘、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的处理方式净水化质。”杨瑞介绍,“潜流”指的是污水在地下封闭流动,这样既卫生又安全,能够有效防止臭气外泄,具有作用点位多、微生物丰富、耐冲击、占地面积小、处理污水效率高等特点。其中潜流系统分上中下三层,下中两层铺设卵石、火山岩,上层为粗砂,污水由表面纵向流至床底,在纵向流的过程中污水依次经过不同的介质层,实现净化目的。表流湿地分别铺设粗砂和卵石,让污水在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砂石、介质、植物根系净化,再流向出水口。
在一吐一纳之间,古城湾人工湿地“洗净”了60%的污染物,让水质悄然发生着变化,更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经过这两年的不懈努力,中干沟各项污染物排放指标也都稳定达标了。”永宁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海万军沿着中干沟由西向东一路查看水体情况。在中干沟人工湿地,海万军与负责湿地运维的宁夏万嘉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陆云交流着近期湿地水生植物补种的具体事宜。
中干沟全长32.1公里,流经永宁县城,跨4个乡镇15个行政村,在永宁县望远镇东升村汇入黄河。前些年,随着多家企业废水的排入,中干沟水质日渐走低,成为多部门督办的“臭水沟”。“论起治理难度,中干沟在全区都是出名的。”海万军说。为了解决中干沟污染顽疾,2018年以来永宁县强化源头治理,加大工业企业排水监管监控力度,封堵排污口,对沿线支沟进行清淤整治,实施中干沟人工湿地工程,实现末端兜底,中干沟水质不断改善。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是一种较好的废水处理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因此具有较高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月23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控源截污、分段治理、生态修复、建设人工湿地等治理措施,中卫市第四排水沟总体水质持续稳定达到Ⅳ类水质,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中卫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科负责人芮小娟告诉记者,这两年中卫市投资1.38亿元建成占地280亩的莫楼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一级A尾水通过敷设的4.67公里排水管网全部进入莫楼人工湿地潜流湿地,通过沉降和植物吸附后,再汇入生态修复系统进行深度净化,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取缔了第一污水处理厂入四排的排污口。治理后的第四排水沟水质逐年提升,2017年至2020年,中卫市第四排水沟总体水质由劣Ⅴ类水质提升到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质。
记者在莫楼人工湿地看到,在人工湿地的表流区内,净化后的尾水清亮见底。莫楼人工湿地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湿地运行以来,通过对设施设备、水生植物的不断调整,截至目前水体各项污染物指标均稳定达标,运行效果明显。为了真实反映治理效果,中卫市在莫楼人工湿地入水口和出水口分别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当日,记者随同湿地工作人员查看了COD、氨氮等各项出水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全部达到国家地表Ⅳ类水质排放标准。
“通过实施第四排水沟治理工程,实现了将流经中卫市城区内的农田灌溉排水和污水彻底分离,再利用湿地水质净化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重作用,确保水体在深度降解和净化后,达标排入黄河,对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芮小娟说。
“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是天然‘净水器’,能有效减轻沟河道污染负荷,提高水环境质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2016年,宁夏结合我区南北区域地形、气候差异较大等特点,加快探索符合黄河流域上游地区水污染治理新模式。针对我区所有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入河沟后水质仍为劣Ⅴ类水体的现实情况,经过考察研究,果断提出在宁夏大规模实施人工湿地等控制性工程。截至目前,我区在黄河支流和重点入黄排水沟适宜地段支持建设了人工湿地45个,渝河、葫芦河、清水河等黄河支流及宁夏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入黄口水质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全面降低了排入黄河的污染物总量,保障黄河母亲河长久安澜。
中卫莫楼人工湿地。记者 马照刚 摄
水清了鱼多了鸟儿飞来了
初春的典农河石嘴山段,波光清冽,飞翔的鸟儿不时从水面掠过,涌动着春的生机。
去年10月完工的典农河惠农段汪家庄生态表流湿地,占地面积868亩,种植了6万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湿地中有三处小岛,花开三季,岸边还有宽阔的绿化带。“所有这些不仅发挥着强大净水功能,还起到很好的生态修复效果。”负责运维汪家庄湿地的宁夏视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胡俊说,作为典农河石嘴山段沿线最年轻的人工湿地,汪家庄表流湿地和其他7个湿地通过生态净化处理有效降低污染物总量,改善着典农河水生态环境。
阳光下,隆德县渝河联财出境断面处,清澈的水流通过人工湿地砾石河床潺潺流淌。
“渝河水质已经实现了稳定达标,水质不仅从劣Ⅴ类重度污染水体改善为Ⅲ类及以上优水质,而且渝河两岸环境也有质的飞跃,如今,渝河成了固原有名的景观河,不仅赢得当地百姓交口称赞,也成了游客到隆德必去的网红打卡地。”固原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5年,渝河因劣Ⅴ类水质且出现跨界污染问题而受到关注,2016年渝河又被中央第八环境保护督察组列为宁夏重点环境问题。这些年来,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累计投资2.6亿元对渝河流域进行分段综合治理,建设全长1.7公里河道型人工湿地,种植500多亩水生植物,建设31座溢流坝和一座拦截坝,减缓水流速度,将原来水体出境时间由8小时提高到80小时,污水处理费用降至0.1元/吨,水体滞留时间有效增加,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不断增强,实现了水质自然净化的目的,减少了耗能,节约了成本。
距离灵武东沟入黄口不远处,黄菖蒲等水生植物连成了片。临近的灵武东沟河道边,已经有钓鱼爱好者在明媚的春光下垂钓休闲。“自从这里建起了人工湿地,东沟里的水变清了,两岸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灵武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灵武东沟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项目实现稳定运行,“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美丽景观已经形成。群众马军说,污水和退水流经人工湿地变成了清水,没有任何臭味,植物多了,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城因水而魂魄芬芳,水因城而韵味悠长。
随着宁夏推进建设人工湿地等水环境治理措施落地,水变清了,景变美了,鱼变多了,水鸟飞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正一步步走向现实。
人工湿地美景如画。(资料图片)
人工湿地建得好还要管得好
随着我区人工湿地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质保障的效果明显提高。但不同湿地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方各不相同,导致运行效果不尽相同。如何避免人工湿地“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发生?保障这些人工湿地高效运维、发挥更长足的作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优化人工湿地的运行条件,为后续新建湿地提供设计和运维经验,最大化实现人工湿地的生态效益?”宁夏水投中卫水务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负责人官宏伟建议,政府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人工湿地建设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结合已经建成湿地暴露出的问题,加强建设项目前期技术审核,避免让设计缺陷反复出现。建议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等部门组织专家团队,不定期到各污水处理单位进行指导,针对湿地存在的设计缺陷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受资金限制,无法对湿地进行工艺改造,这是湿地运营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宁夏环保集团元创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建议,我区应建立人工湿地运维长效管理机制,在优化环保投资结构方面,将治污设施运维纳入项目资金范围,综合利用水费或环保专项资金,给予人工湿地补贴以延长使用年限。
人工湿地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设施之一,要让其稳定发挥治理效益,延长湿地使用寿命,除了设计好、建设好还要管理好,而管理好的决定因素是人。
“目前大部分湿地运营人员不专业,水处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缺失,有时候甚至出现湿地水质超标了管理人员都不知道的情况。”石嘴山市环保局平罗分局副局长李晓佳建议引进专业人才管理湿地,尽快培训并充实基层一线的运维监管队伍。
“人工湿地在运行过程中必须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工作,要克服‘重建轻管’的错误思想。”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水利工作站站长李沛峰说,我区的人工湿地建成后缺乏统筹管理机制,各自为战:“建议人工湿地项目交付后,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及时落实运维资金、编制人工湿地运营维护方案、确定运行维护单位、加强运维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培训,确保交付后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和管理,确保项目长期正常运行,发挥工程效益。”
固原渝河人工湿地。(资料图片)
自治区政协委员蔺银生提出,治污设施要长期、持续发挥好环境效益,管养维护水平必须跟上,若这些设施得不到系统、专业的养护,不仅难以发挥应有的工程效应,使用寿命也会大幅缩短。建议科学谋划并建立健全人工湿地等治污设施运行维护管理体制机制,确保治污设施一次建设,长久使用,持续发挥效用。
“确保治污设施的长效运维是保证生态环境效益持续显现的关键。”自治区政协委员张杰提出,建议我区在优化环保投资结构方面,整合资金,加大人工湿地等环保项目运维保障,建立相应协调机制,培训并充实基层一线的运维监管和管理者队伍,引导制定制度规范及政策措施,有效推进运维管理的专业化市场建设。
相关专业人士指出,在黄河主要支流以及全区重点入黄排水沟建设运行人工湿地,完全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符合宁夏水生态环境和宁夏“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在技术、经济和政策上都是完全可行的。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对新建人工湿地项目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和监督,加强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查和监督,确保人工湿地工程建设的技术先进性、工艺合理性和经济性。人工湿地项目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要及时落实运维资金、编制人工湿地运营维护方案,确定运行维护单位、加强运维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培训,确保交付后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对已经建成的人工湿地,各地政府要加强监管和监督,保障运维资金、加强运营人员运营水平,确保人工湿地项目长期正常运行,以发挥工程效益。(记者 李 锦 智 慧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