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长沙3月27日电 题:中国春耕新图景:“管家”奔忙田间 农民成“甩手掌柜”
作者 付敬懿 宋梅
“奇志,吴叔我这十余亩水田,今年又要麻烦你了,我种了一辈子水稻,就这几年的产量产值是最高的。”时下正是春耕春播关键农时,但洞庭湖区益阳市大通湖北洲子镇的老稻农吴永盛却一点都不忙碌,只需偶尔到村里奇志家庭农场“打下手”,就可坐享收成。
吴永盛今年76岁,他儿子常年在外务工,田地一直是老两口打理。近几年,吴永盛感觉力不从心,而奇志家庭农场负责人赵奇志通过提供机械化、稻田管护、外运销售等服务的“稻田托管”,正好解决了他的难题,种田还当起了“甩手掌柜”。
为保障村里劳动力弱的留守老稻农们能增产增收,赵奇志这家专门经营优质水稻种植的现代化合作社从四年前就开始提供“稻田托管”,从种子到大米及中间的种植环节可全部交由合作社管理,并能享受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高效高产。
“今年我集中育秧3000亩,要供一百多户散户,还有近两千亩土地流转及全程托管的稻田。”赵奇志说,老稻农可以不付“托管”费,只需通过晒种、田间放水等轻松工作,就可按市场薪酬抵扣成本费,省心之余还能解决抛荒难题。
农民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类型之一,在水稻大省湖南沃野千里的洞庭湖平原上,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都忙着接收农户订单,当起“田管家”,为农户提供起耕、种、收、管、售一条龙服务。
益阳市资阳区十代全程水稻专业合作社就是由该区农业局指导七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20年6月创办,提供水稻代购种育秧、代收割、代销售等“十代”服务,既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又破解农民“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又耽误赚钱”难题。
从种子购买到农资购进、田间管理再到收割销售,十代全程水稻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带动、联合发展、机械作业,引领农户发展双季稻生产,粮食亩产量显著提升。2020年,合作社服务农田达22.5万亩,实现经营收入1600余万元。
“按照双季稻的标准,合作社每亩收取1300元(人民币,下同)服务费,至少节约100元种粮成本。”资阳区管楼坪村76岁的廖靖安家中缺少劳动力,十余亩水田本无人耕种,购买社会化服务后,不仅解决抛荒问题,还减少了种粮成本。
随着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国的农业经营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在湖南、广东、江苏、四川等地早已有把土地交给托管服务企业,按照托管自愿、有偿服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为原则探索的土地服务模式,一批有技术、会管理、懂市场的“田管家”应运而生。
“以前说开着飞机打农药,玩着手机管田间,穿着皮鞋收稻谷,现在这些都变成了现实。”益阳兰溪镇“90后”青年李密每年要为周边镇区近万亩田地提供水稻种植全流程服务。“农户都可以‘宅家耕田’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农业生产托管将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模式之一。这种种植模式既缓解农村季节性缺劳动力、解决农民种田难问题,又确保了种植面积、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同时农业专业化的轻简高效栽培,解决了种田效益差的问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