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也被称为百姓健康的“贴心人”。在我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护士占比超过一半,是深化医改、改善服务、惠及群众的一支主力军。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我国护士队伍现状如何?未来五年应如何发力?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吴欣娟。
2020年3月23日,在武汉天河机场,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为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送行。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护士队伍迅速壮大 基层护士仍然不足
近年来,我国护士人数以每年几十万的速度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底全国护士总数达445万,每千人口护士数达3.18人,均为2010年的两倍,大专学历以上护士占比超70%。
“目前我国护士队伍的数量、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基本能满足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吴欣娟说,在此次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强有力、专业的护士队伍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亡率、给予患者心理和人文关怀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吴欣娟也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慢性病、老年病逐渐成为管理防控的重点,而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居家护理存在巨大缺口,在社区、基层工作的护士数量还很不足;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示我们,新发、突发传染病仍会不断出现,护士在重症护理、传染病护理方面的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存在着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在亟需护理人才的地方或岗位,因为待遇低、发展前景不明而招不到护士;而在大城市、大医院因为竞争激烈而不容易就业。”吴欣娟说,这需要国家从政策引导、人力资源保障、岗位培训与能力提升、薪酬待遇提高等方面综合考虑。
2020年3月1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方舱医院,青海医疗队队员刘海婷(左)、许国娟在等待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舱时小憩。当日,武昌方舱医院最后一批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舱。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护士数五年内再提高 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随着人民健康水平和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护士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作用日益凸显。吴欣娟表示,规划纲要提出护士力量的加强,对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应对人口老龄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随着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的提高,百姓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一定也会相应地提高。”吴欣娟举例说,护士临床工作中提供专业的评估和干预,能够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患者健康结局;在健康促进和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方面,护士能够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引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戒烟等。
既期待发展,也正视差距。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世界护理状况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每千人拥有护士数量为3.69人。其中,美洲区域数量最多,达8.34人,其次是欧洲区域的7.93人,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区则为3.6人。
“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3.8人的目标基本上与2018年全球每千人拥有护士数量相当,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吴欣娟说。
中华护理学会会长、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欣娟在病房内与患者互动交流。新华社记者 胡喆 摄
完善终身教育 培养更多优质专业人才
“十四五”期间,如何提升医护人员培养质量与规模?护理学科教育质量水平起到最为基础的作用。吴欣娟介绍,医学教育是一个终身过程,护理教育也分为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
她提出,目前我国院校的护理教育层次结构不尽合理、对学生的人文品质培养也有待加强;毕业后教育则是刚刚起步,培训内容、培训阶段、培训师资队伍及培训效果考核手段等有待完善;继续教育也还需要更有效的护理继续教育体制和更完善的效果评价机制。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优化医学人才培养结构,提升院校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吴欣娟认为,未来,护理专业院校教育应该提升学历层次,压缩中专教育,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加大人文教育比重,在教育中要更注重救死扶伤的道术、心中有爱的仁术、知识扎实的学术、本领过硬的技术、方法科学的艺术这五方面的培养。
在毕业后教育部分,中华护理学会作为发展我国护理学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推动完善相关教育培训内容和考核机制。
在继续教育方面,中华护理学会将持之以恒注重专科护士培养,逐步发展完善具有专科培训基地、培训教材同质化的培训体系,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技术过硬的专家型人才。(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