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海湾,不仅可以满足公众需求,提升公众关注,也可以此作为出发点,为进一步保护海洋打下基础
在蔚蓝的大海里畅游,在清透的海水中浮潜,在细软的沙滩上迎风漫步,或在滨海餐厅,边欣赏美景边享受来自海洋的美味,海洋带给人们的愉悦难以用言语穷尽。
海洋对于人类的意义远不仅仅这些。来自联合国的信息表明,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70%,它产生了人类呼吸的50%的氧气;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的生物圈,为数十亿人提供蛋白质;数百万人以海洋为生,海洋渔业为全球提供了5700万个工作岗位;同时它吸收了地球25%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人类面对全球变暖挑战最大的盟友之一。
然而,长久以来,人类却没有友善地对待海洋这位朋友。放眼全球,不计其数的陆源排污口,时刻向海洋排放各种污染物,污染导致的海洋生态环境惨遭破坏事件屡见不鲜。尤其近20多年来,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力度不断加强,海洋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的速度加快。最新的一份调查估算显示,2020年,约有15.6亿个口罩被乱丢入海洋中,需要长达450年才能被分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改善。2019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为76.6%,比2012年增加12.9个百分点。特别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排污家底更加清晰,污染管控更有章法。
然而,我们身边的海洋污染仍然不能忽视。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需要更多新思路、新做法。
相较于时刻呼吸的空气、须臾不能缺少的淡水,公众对海洋污染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全国有1467个大小不等的海湾,海湾既是各类海洋生物繁衍生息的重要生态空间,也是公众亲海戏水的重要生态空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十分集中。因此,建设美丽海湾,不仅可以满足公众对近海环境改善的需求,提升公众对保护海洋的关注,也可以此作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出发点,为进一步工作打下基础。正是基于此,生态环境部特别提出,到2035年全国要建成1467个美丽海湾的愿景。
令人欣慰的是,美丽海湾建设中不仅涌现出像深圳大鹏湾、浙江台州湾、烟台套子湾这样的“美丽典型”,更多实践也在各地大力推进。比如,山东省筛选出分布于青岛、烟台和威海3市的203处海湾,将其作为下一步省、市、县三级打造“美丽海湾”的基础布局;河北将海岸线划分成了16个责任湾区、111个责任湾段,明确各级湾长147人,让每一处海湾、每一寸岸线都有人管;天津滨海新区强化渤海岸线保护,实施最严格的岸线开发管控,统筹岸线、海域、土地利用与管理,并通过岸线修复确保自然岸线长度持续增长……
海洋污染,根子在岸上,美丽海湾建设并非易事。只有坚持源头防控,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才能有效控制陆源污染;只有坚持生态治理与保护并举,不断加大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力度,才能逐步恢复近岸海域健康。
“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人人向往。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让我们行动起来,增绿护蓝,为保护海洋尽一份力。(人民日报孙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