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1月20日电 (记者 张一辰)“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DNA调查获取率均为全国第一,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孟卫萍表示。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20日通报2020年全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情况,秦岭生态保护被重点提及。
秦岭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诸多功能,被誉为中国的“生物基因库”和“绿色水库”。
近年来,陕西相继出台《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文件,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日益完善。
据通报,2020年度陕西重点支持秦岭区域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1.28亿元人民币,围绕涉及秦岭生态环境的10个方面内容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秦岭区域划定环境管控单元466个。
孟卫萍表示,秦岭植被覆盖总体好转、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显著提高,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在2018—2019年达到最优,优良等级面积历史上首次超过96%。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曹磊表示,陕西还将加大对秦岭区域6市“乱排乱放”,以及“绿盾”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治的督导检查力度;运用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技术,强化秦岭区域生态环境监测,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与评估,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和监管平台。
陕西自1965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至今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61个,总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