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住建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亮出“十三五”成就 展望“十四五”
本市5年内将增中小学学位16万个
昨日,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社会民生专场举行,市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以及市住建委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纷纷亮出了“十三五”期间的成就,并对“十四五”进行了展望。
到2025年将新增中小学学位16万个
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十三五”时期,本市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3万个。小学、初中的就近入学比例均达到99%以上,中考中招选择机会更为丰富。以建设良乡、沙河大学城为重点促进部分中央高校向外转移。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14所优质学校。
李奕介绍,“十四五”期间,本市主要通过多渠道增加学位资源供给,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增加学位数量。指导各区收回出租、出借教育用地和校舍用于补充学位。建立各学段用地用房腾挪调配机制,优先保障学位紧张学段的需求。
此外,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学校,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5万个左右。
累计发放市场租房补贴近10亿元
据市住建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国伟介绍,“十三五”期间,本市共开工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约33.4万套,竣工约29万套。其中共分配公租房16万套,帮助40余万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同时,调整完善市场租房补贴规定,有效盘活存量房源。今年8月1日发布实施“升级版”的市场租房补贴规定,进一步“提标扩面”,鼓励更多家庭通过租赁市场房源解决住房问题。准入条件由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2400元调整为不高于 4200元,涨幅75%;分档补贴标准,最高补贴由2000元提高到 3500元,最低由200元提高到1000元。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市场租房补贴近10亿元。
截至目前,北京累计开工集租房项目41个,可提供房源5.5万套。同时,组织利用闲置商场、写字楼、厂房等改建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提供小户型、低租金的床位式租赁住房,已改建13个项目,提供房源3600套(间)。
疫情期间为企业减免社保费1423亿元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贺锐表示,“十三五”期间,聚焦疫情防控大局,制定出台“免、减、缓、返、补、保”等一揽子30余项援企稳岗政策,为企业减免社保费1423亿元。全市就业总量由“十二五”末的1186.1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273万人。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5年来,帮扶73.1万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满足一定条件的重点群体,包括户籍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初次进京的随军家属、毕业离校两年内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等,均可申请享受3至5年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每人每月可补贴958元。
文/本报记者 解丽 武文娟 蒋若静
其他亮点
北京累计制发养老助残卡470万张
市委社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首都民政“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果时提到,本市社会救助提质增效,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低收入认定标准并轨和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统筹。低保标准提高到家庭月人均1170元,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提高到月人均2200元。
本市还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44家,养老照料中心数量增长到236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累计建成运营1005家。统筹实施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等制度,年发放补贴、津贴19亿元,惠及老年人70多万;社会优待范围由原来65周岁以上老年人拓展到全体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累计制发养老助残卡470万张,所有老年人通过刷养老助残卡可以免费乘公交、逛公园。
明年计划向市场供应集租房5000套左右
市住建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国伟表示,本市进一步加快集租房建设,按照毗邻功能区和产业园区、毗邻交通枢纽、毗邻新城的选址原则,促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同时,加快推进竣工交用,明年计划向市场供应集租房5000套左右,重点解决新市民等群体过渡性居住需求。
在发展公租房方面,本市通过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等方式,有效增加房源供应。全力解决大病、重残、老龄等重点保障对象住房困难,实现应保尽保。此外,本市加大市场租房补贴力度,积极推进市场租房补贴网上登记发放,目前系统正在开发测试当中,计划于明年试运行,实现发放补贴“零次跑”。
本组文/本报记者 解丽 武文娟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