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语音播报持续近一分钟 市民:能否缩减或静音?
如今的上海公交车算得上是四通八达,给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交通便利,很多区域,“最后一公里”已经成了最后100米、甚至50米。
退休后常坐公交车,在感受便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语音报站内容过多、语句繁复。尤其是一些穿行居民社区的公交车,站头短,起步刚报完,紧接着就开始报到站。乘坐一路,播报声音不断,乘客听觉疲劳不堪,更毋论驾驶员了——整日、常年受播报声侵扰,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注意力?
我觉得公交公司完全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评估,移除一些并非非播不可的内容,让公交车语音播报变得更加简短明了,让公交车厢变得更加安静舒适。
市民 高东
【记者调查】
记者在龙阳路附近随机乘坐了一辆公交车,发现电子语音播报从到站开始到车辆起步,播报时间长达一分钟,且几无停顿,其中包括到站提醒、乘坐安全提醒、让座提示、防疫戴口罩提醒和下一站站点播报,而让乘客觉得冗长的一大原因在于播报的语言有三种:普通话、上海话和英语。
有乘客提出,地铁的语音播报简单明了,公交能否效仿?杨高公交综合办公室主任冯冬琦介绍说,上海公交的电子语音播报是完全统一的,各公交公司不能随意更改。且公交和地铁相比有其特殊性:地铁如果乘客坐过站,只要下车到对面站点坐回去即可,而地面的路况较为复杂,很多站点的设置不一定就在对面,一旦过站,乘客就可能找不到回返站点。因此,公交的语音播报尤为重要。
那么三种语言能否缩减呢?冯冬琦表示,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是必备的;上海话是在市精神文明办的提倡下,2017年9月加入的,主要是为了弘扬本地方言,在郊区线路播报沪语也能更好地服务老年乘客;英语则是为了接轨国际化大都市,为外国乘客提供便利。
记者在车厢内注意到,安全提醒也是播报内容的“大头”。乘客陆老伯认为,乘车还是安全第一,“我平时都是坐公交接送家里小孩上下学,有时候公交车起步、转弯时,语音提示可以带来安全保障,防止跌倒。”
既然播报的内容都有合理性,那么播报音量能否降低呢?“公交的播报音量是经过综合设计考量过的,早晚高峰时间段,车里人多的时候,报站可能会听不清。司机也没有调整音量的权限,需要返厂调整电路主板,这也有待后续改进。”冯冬琦说道。
近日,随着地铁静音车厢的推出,公交静音也引发了市民的讨论。为此,沪上公交主干线路——中运量71路于昨日推出车厢“静音公约”。记者从巴士三公司获悉,《中运量71路车厢文明“静音”公约》共计8项条款,包括:请勿在车厢内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请勿在车厢内大声喧哗、吵闹;请勿在车厢内大声接打电话;请勿在车厢内不捂口鼻咳嗽打喷嚏;请勿在车厢内饮食;请勿在车厢内脱鞋晾脚;请勿纵容随行儿童在车厢内打闹、嬉戏;请勿在车厢内横躺或脚搁在座椅、扶手杠上。
从执行角度来说,地铁将“静音”等条款列入《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如果出现拒不执法,可移交公安。相比之下,71路公交拟推出的“静音公约“更多的是一种倡议,不具备强制力,只能劝阻。
采访中,市民们对此各有想法。有人担心,“公约”缺乏惩罚机制,执行力度恐怕很难保证。也有人提出,由于公交乘客流动性大,执法很难开展。以“公约”的方式,从意识上引导乘客养成文明乘车习惯,不失为一个好的方式。
“目前,《公约》还在征集意见阶段,希望通过市民的反馈不断完善。营造和谐安静的公交环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民晚报记者 任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