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号线中段、房山线北延年底试运营
北安河至甘家口仅需要49分钟 房山线可与10号线换乘
融媒报道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和京投公司了解到,北京地铁16号线中段和房山线北延两条重要地铁线路将于年底开通试运营,新线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地铁16号线中段开通后,从北安河至甘家口仅需要49分钟。而房山线北延开通后,地铁房山线结束了和地铁9号线单线换乘的历史,可在首经贸站和地铁10号线换乘。
北京地铁16号线是一条贯穿城市西部地区的南北向轨道交通线路。北起西六环外北安河,南至五环路宛平城,全线长约49.86公里,设车站30座、车辆段和停车场各一座。其中,16号线北段(北安河-西苑)已于2016年底开通,中段(西苑-甘家口)将于2020年底前开通运营。
16号线中段北起西苑站,南至甘家口站,线路全长约10公里,共设7座车站,包含国家图书馆站、苏州街站、苏州桥站、二里沟站4座换乘站。全线采用“最能装”的地铁车厢A型车8辆编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小时。
16号线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地铁骨干线,途经海淀、西城、丰台三个行政区。16号线中段年底运营后,将与先期开通的16号线北段实现贯通,届时从北安河到甘家口仅需49分钟就可到达,将有效缓解西北三环地区的交通压力。
房山线北延工程南起既有房山线郭公庄站站后折返线端部,主要沿六圈路—规划张新路—芳菲路向北敷设,过育芳园北路后,线路右转下穿西南三环至三环路东侧,向北下穿铁路后至本工程的终点站—东管头南站。
在设站上,房山线北延南起白盆窑站,北至东管头南站,线路全长约5.25公里,共设4座车站,包含首经贸站、东管头南站2座换乘站。全线采用B型车6辆编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100公里/小时。
房山线北延开通后,将增加首经贸站、东管头南站两处与中心城线网10号线、在建16号线南段的换乘点,为房山地区及丰台科技园地区居民提供更多出行选择,提高了轨道交通出行的可达性和网络衔接的高效性,对于解决房山新城与主城之间的交通联系,带动和促进房山新城以及丰台科技园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设计管理部副部长李宏宇介绍,此前市民乘坐房山线到达市区仅能在终点站郭公庄站和地铁9号线换乘,早晚高峰压力突出,房山线北延开通后,市民乘坐房山线可在首经贸站与现有10号线换乘,方便市民出行。 文/本报记者 刘洋 摄影/本报记者 黄亮
视频/本报记者 郭谦
探访
房山线北延
首经贸站显青春气息
既有房山线从房山山水新城北延通向北京城市中心,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逐渐过渡到繁花似锦的都市生活画面,让青山秀水蔓延并融入城市中。
为了凸显南城山水的特征,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房山线北延的车站装修风格或柔美或壮丽,乘客在车站内仿佛置身于山水间。
而具体到每一个车站,又结合车站周围建筑和历史做了调整。比如针对首经贸站,车站选择了淡雅的蓝色。通过丝网印的方式彰显古代山水画的效果。
同时在站厅层,乘客还可以看到三幅巨幅壁画,以“青葱校园”为主题描绘校园生活。在画中,既可以看到学子们戴着学士帽拍摄毕业照的校园生活,也能“听到”朗朗读书声。
房山线北延
白盆窑站“惬意生活”
京投所属轨道公司第一项目管理中心设计管理部副部长李宏宇介绍,在设计风格上,全线根据周边城市肌理、历史文化、发展规划等多方面因素将站点划分为居住、商业、院校及工业大分区,以方便我们对各个站点进行设计。四个车站空间形态建筑结构及装修风格统一,在不同的位置上做出分割使得每一站都有各自的风格形态,给人不一样的感受。
针对白盆窑站附近居民区多的特征,该站采用了亮点的橘色设计,而艺术品设计上则采用了“惬意生活”主题,突出生活气息。
此外,全线车站提取了中国古画落款印章的设计元素,运用在公共座椅、出入口字体上。同时对摄像头、导向等设备进行了整合,站厅龙门架融合了古代笔架的造型元素。
16号线中段
国图站“书香四溢”
走进地铁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位于站厅和站台之间楼梯上方眉头墙上的大尺寸书法格外吸睛,“书山有路勤为径”的飘逸书法,仿佛将人带入书海中。楼梯侧的钢化玻璃上也见缝插针地填入了许多中国古典经典典籍名句,如出自《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而抬头看向顶棚,无吊顶的设计也让站厅分外敞亮。车站中跨主吊灯采用纯铜中式造型杆件与陶瓷镂空艺术灯罩相结合,花灯在高大的中跨空间与石材圆柱相得益彰,熠熠生辉。
在这里,灯不光起到照明的作用,也和国家图书馆的文化相契合。灯箱四壁是唐代诗人李颀的诗歌《听安万善吹觱篥歌》,让路过的乘客忍不住诵读“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16号线中段
甘家口站银杏“植入”
地铁16号线甘家口站设计主题“三里河秋色”:以银杏元素代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真善美的文化,同时呼应京城网红打卡地“银杏大道”。
北青报记者在甘家口站看到,为了与周围建筑呼应,该站全部采用了干挂石材设计,营造了金碧辉煌的效果。无论在车站站厅还是站台,在玻璃窗上处处可见金闪闪的银杏叶,仿佛出门即可见银杏大道,与北京的秋文化完美呼应。
文/本报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