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宁12月18日电 (景飞飞 蒋雪林)他退伍来到铁路工作,十年磨一剑,变身“技术达人”,他发明了“7字型”避雷设备,目前,他的经验做法,已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1880公里高铁线路上推广运用。他就是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柳州供电段柳州供电三车间技术员姜新松。
姜新松对接触网设备进行检修。 张海鑫 摄12月17日晚,2020年“广西最美铁路人”发布仪式在南宁举行。为了营造崇尚榜样、学习榜样、争当榜样的浓厚氛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联合主办“广西最美铁路人”选树宣传活动,评选出20名先进典型,姜新松名列其中。
姜新松虽然退伍已经17年,但是在工作、生活中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总是透出着军人特有的气质。在部队时,他政治思想过硬、军事素质优良,由义务兵转为一级士官。退伍来到铁路工作,他苦心钻研业务,战高温、抗严寒,保障接触网供电安全,成为铁路运输安全的安全卫士。
2003年底,姜新松从部队退伍到铁路工作,由于身份与岗位的转变,刚开始姜新松有些许不适应,但他没有灰心丧气,不懂理论知识他就找来《安规》《检规》等业务书籍恶补。“姜新松来我这领取笔和笔记本的次数特别多,起初,我以为他浪费办公用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他在看书,本子上阅读笔记写得工工整整,我才知道他是认真的人。”柳州供电段柳州供电三车间材料管理员韦业鹏说。
姜新松(右)在发布仪式上发表感言。 蒋雪林 摄“以前当兵的时候搞拉练,一跑就是十几公里,干了电力工对设备不熟悉,我就背着包每天往线路所上跑。”姜新松表示,背包有15公斤,里面放着扳手砍刀等工具,走线路的同时还把设备维护一下,把侵限的杂草割一割。久而久之,管内的设备他了然于心,只要说出电杆号他就能说出对应的公里标。
2013年,姜新松被任命为来宾北接触网工区工长,他从铁路“小白”逐渐变成技术“达人”,但是挑战也随之而来。姜新松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防雷。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来宾地区的山地、丘陵占总体地貌较多,雷雨天气频繁。前些年,每到雷雨季节,接触网馈线跳闸、绝缘子被击穿现象时有发生。
“我在来宾工区当工长时,防雷技术还不成熟。有时候一场雷雨天气就能把五六个绝缘配件击穿。既影响行车安全,又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维修。”姜新松说。
为了降低雷击对设备的影响,姜新松组织成立专项攻关小组,对历年来雷击故障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经过一番努力钻研,他发明了“7字型”避雷设备,并制定加装避雷线的方案。得到上级部门的同意后,姜新松带着同事们,连续通宵16天,完成了来宾北工区5.5公里的避雷线试验段安装改造。从此以后,改造过的线路再也没有发生因雷击造成接触网馈线跳闸故障。
由于效果显著,姜新松发明的“7字型”避雷设备及加装避雷线的经验做法,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1880公里高铁线路上获推广运用。
2019年底,姜新松调到柳州供电三车间任技术员。在他的努力带动下,车间走出了3名技术能手,6名工班长,5名高级技师,为全段输送了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