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川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决定,经核查、复审,通过对退出程序、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及“三率一度”等主要指标审核,贺兰县广荣村、隆源村已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走进贺兰县乡村,宽阔笔直的道路、灰瓦白墙的民居庭院、规模育苗基地、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整齐排列的设施大棚随处可见,移步见景。昔日乡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一去不复返,全县干部群众怀揣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信心,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高质量答卷。
广荣村:脱贫路上,看得见的幸福
洪广镇广荣村是2014年从西吉县整体搬迁的生态移民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户344户1490人,兜底户8户2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底的26.62%下降到目前的零,2020年11月17日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在脱贫攻坚中,农村贫困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如何让贫困老年人养老不发愁、快乐有尊严地安享晚年,是脱贫路上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12月2日,洪广镇党委书记蔡霞告诉记者,洪广镇积极协调贺兰县民政局争取资金建设了广荣村日间照料中心,引进运营主体,配备公益性岗位人员,解决贫困户就业的同时,更好地服务贫困老年人。
11时30分,村民韩彦江坐着轮椅,由妻子推着来到日间照料中心吃饭。“我偏瘫生活不能自理,老婆精神三级残疾,3个孩子都在上学,我们全家5口人天天来这儿吃饭。”韩彦江告诉记者,他还可以享受送餐上门、理发、洗衣等服务,党和政府对他们全家的好,让他觉得生活有了希望。
为了更好地发挥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洪广镇将兜底户中的单双老户、一二级肢体残疾人员托养至日间照料中心,解放贫困户家庭剩余劳动力;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方便群众生活。目前,共有37名兜底户享受日间照料政策,确保兜底保障人员“应兜尽兜,兜住兜好”。
目前,广荣村已实现建档立卡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常住建档立卡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100%(1200人)。2020年大病集中救治31人,建档立卡户慢病签约163人,均享受政府兜底大病集中救治保障政策。
“以前不知道种地也是一门学问,什么时候保墒、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间苗、什么时候铲地……现在专家教我们怎么种植,相当于掌握了一门技术。”建档立卡户吴有平说。
在广荣村,每个帮扶干部心中都有一笔明白账,哪家有多少劳动力、哪家有养殖的优势、哪家需要兜底保障……他们知道,只有清楚掌握每户的实际情况,一一制定帮扶方案,帮扶才能精准、快速开展。
为抓好党建促脱贫这个事关脱贫致富的“牛鼻子”,打赢脱贫攻坚战,广荣村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支部为核心联动党员带动建档立卡户,结合实际情况,在“党员科技种植示范基地”设立技术、管理、销售多个党员先锋岗,并按照区域划分责任田,由党员结对帮扶建档立卡户参与种植,全程跟踪指导,通过“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的模式,最终实现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
同时,广荣村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积极探索建立“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小额贷款”多渠道好机制的就业扶贫模式,持续推进就业扶贫,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扶贫对象“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最终实现“掌握一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目前,广荣村枸杞芽产业融合项目提升土地集约化水平,可带动100人务工就业;500亩特色西兰花与冷链仓储及制冰厂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广荣西兰花”品牌;推动村民土地入股,实现带动50人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1万元。
近年来,洪广镇党委、政府及广荣村“两委”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坚持精准谋划、全力推进、优势发展的原则,形成以特色蔬菜种植为主的农业产业,以奶牛托管养殖为主的养殖产业,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劳务输出产业。积极引进宁夏冠名食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宁夏伟之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特色蔬菜种植产业,带动140户建档立卡户务工,户均增收6000元。同时,全村奶牛托管1266头,户均年分红2070元;建档立卡户肉兔托管23户、肉鸽托管30户、肉牛托管3户,受益群众56户,户均增收1400元;县农业农村局投资1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与贺兰县祥鑫泰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肉羊托管,受益建档立卡户344户,村集体每年分红2.4万元;广荣村荣顺专业合作社与中地牧场合作托管养殖,受益建档立卡户15户,户均年分红3000元;与鸡场合作托管养殖,受益建档立卡户36户,户均年分红3000元至6000元不等。贺兰县政府于2016年投资建设智能水产养殖园区项目,受益建档立卡户344户,户均年分红300元。帮助7户村民(5户建档立卡户)进驻力农羊场和洪南养殖场发展肉羊养殖产业,规范化集中管理,户均年增收5万元。
同时,广荣村持续加大劳务经济带头人培育力度,打造广荣村劳务输出产业品牌,广荣村共有劳务经纪人21人、劳务输出公司1个、经济合作社2个,依托暖泉工业园区、广荣村扶贫产业园、扶贫车间等资源优势,实现劳务输出1079户2389人。
隆源村:逐梦前行,走上康庄大道
隆源村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由海原县、泾源县、隆德县部分乡镇移民搬迁组成的村子,2018年由自治区农垦集团移交贺兰县南梁台子管委会,全村共有488户214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48户708人,2020年11月17日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这几天,南梁台子农场党委书记马立坤有些忙。除了村“两委”换届等工作,他还心心念念着一件大事。
“我们已经把地都量好了,只等明年开春就开始建大棚。”12月1日,马立坤指着隆源村的一片农田告诉记者,隆源村只种露地蔬菜没有大棚,不少村民冬天无事可做。即将建成的40栋大棚,让刚刚脱贫出列的隆源村村民在致富路上又有了抓手。
走进隆源村,一排排红砖白墙的房子错落有致,干净的柏油马路望不到头,中巴车站有村民正在等车去县城。很难想象,2018年,这个村还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不到两年时间,隆源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禹有才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住上新房子。
“党的政策好啊,帮我改建了危房,现在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禹有才告诉记者,2015年他从泾源县迁入隆源村,一家5口人挤在不到50平方米的土房内,遇到下雨天屋里就漏雨。
“6.6万元的房子,政府就补贴了3万元,新建的房子将近80平方米。”住在窗明几净的新房里,禹有才发自内心地感到幸福。
“老百姓只有居住环境改善了,才有心思发展产业,温暖的家是他们就业创业的动力。”马立坤说,南梁台子农场着力改善隆源村的居住环境,确保危房改造这一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让越来越多的人住上向往已久的安心房。
“党员带头认领责任田,走进田间地头和村民一起劳作,不仅可以提升村民致富的信心,还能真正帮助老百姓把责任田变为致富田。”隆源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洪勇告诉记者,今年,隆源村有15名党员干部带头帮扶建档立卡户15人,每人负责10亩地,共打造帮扶责任田150亩。
据了解,隆源村有机蔬菜种植扶贫产业园去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流转隆源村移民土地837亩种植有机蔬菜,主要种植线椒。今年产业园扩大到1430亩,种植鲜红椒、瓜果类和叶菜类,带动村上近500人就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通过开辟党员责任田,做示范、强引领,党员干部互相交流种植经验,个个成了“种菜专家”。“党员认领责任田为其他村民打个样。我们鼓励老百姓人人有棚种,通过双手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隆源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李生红介绍。
2015年,从东北“学艺”归来的李成云成立了宁夏茸源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购进300头梅花鹿进行饲养。在自己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李成云请来养殖专家现场指导养殖技术,给村里打算养殖梅花鹿的乡亲提供代购、代养、托管和回收等服务。
“乡亲们从海原县迁到隆源村,经济底子薄,只有靠产业发展才能摘掉头上的贫困帽子。”李成云鼓励有能力的村民参与养殖梅花鹿,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养殖园区有148头梅花鹿是隆源村建档立卡户托管养殖的,每户每年可享受1500元的分红收益,可以分3年。”王洪勇介绍,去年政府出资为建档立卡户买鹿,集中托管到梅花鹿养殖基地,同时还吸引17户村民参与梅花鹿养殖产业。
据了解,隆源村梅花鹿养殖扶贫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00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290.1亩,于2019年8月投产试运营。园区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保险+金融”的精准扶贫模式及利益联结机制,每年带动南梁台子建档立卡户增收200余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6万元,人均增收3600元。
“鹿场公鹿635头左右,市场上每公斤鹿茸售价在400元至5000元。”李成云介绍,梅花鹿好养,鹿茸、鹿血是高级药品,鹿皮又是高档皮草,就连骨头都能卖钱。随着养殖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村民们只要肯劳动,都能过上好日子。
目前,隆源村已经形成了蔬菜种植和梅花鹿养殖两大支柱产业,产业已初具规模。村里在现有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托管分红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蔬菜种植反包倒租、梅花鹿“企业+农户”养殖模式,引导移民逐步融入扶贫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带动,企业流转隆源村2375亩土地,村民不仅可以当产业工人,还可以获得分红,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的7060元增加到今年的10773元。
“2018年,隆源村村集体经济为零。依托产业投资收益,2020年村集体经济已到账43.26万元,预计年底可突破50万元。”马立坤表示,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通过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改变了隆源村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激发了老百姓脱贫的内生动力,迎来了隆源村脱贫富民的春天。(记者 张晓慧 文/图)
广荣村西红柿产业喜获丰收。
广荣村扶贫制衣车间。
慰问贫困户。
通过奶牛托管,建档立卡户获得分红。
隆源村梅花鹿养殖基地。
广荣村干净整洁。
广荣村日间照料中心解决了兜底贫困户养老难问题。
青贮玉米收割。
建档立卡户在葡萄种植基地打工。
空中俯瞰贺兰县城。
村民在隆源村辣椒种植基地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