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小伙晒稻谷、挖冬笋、放牛在丽水松阳直播“老底子”乡村
清澈见底的溪水,成群结队的小鱼,错落有致的水坝,闲散分布的沿岸村落……11月初的松阳,漫山遍野是热烈的金黄色。松阳县二滩坝村水云居民宿门口,德米日熟门熟路地去民宿厨房里拿起了一把锄头。蓝色的工人服外套,牛仔裤,绿色钉子靴,扛起锄头的德米日,乍一看上去就是个染了金色头发的二滩坝村村民。
“我想做一道Мост(发音为“moss”,意味桥),将农村与城市、中国与俄罗斯通过互联网联结起来。”
寻“师父”、拍村民
俄罗斯小伙“三顾”松阳农村
德米日来自俄罗斯,目前在上海东华大学商务管理专业读博。他漂洋过海来到中国,2013年,他选择在上海求学。2020年起,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从学业压力中暂缓,开始探索浙江山水。
背山靠水的松阳县大东坝镇,以各个村落的土特产而出名。大东坝村、树梢村、二滩坝村至外大阴村虎山景区,树上的野果,小溪里的黄鳝,山上种的冬笋和红薯,还有村中老人亲手做的糍粑……吸引德米日留下来的,正是村落里的浙江“乡愁”。
8月初,去往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的路上,德米日偶遇了一队乡民——横樟蜂蜜团队。团队里,不少成员年纪轻轻,却已是直播平台中的翘楚:90后的张俊杰,已在抖音拥有255.7万多名粉丝;85后的麻功佐,有77余万粉丝,是当地有名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这支10多人的返乡创业青年团队,为家乡农产品插上了销往远方的“云”翅膀。截至发稿前,横樟团队在抖音的粉丝量已超过500多万人。
一个以农特产为名的土山村,凭什么留住年轻有活力的“洋气”直播团队?出于自己的专业兴趣,德米日想要留下来,同样用抖音平台帮松阳“吆喝”。然而,德米日的毛遂自荐,并没有打动村民们。初撞南墙的德米日,并未因此气馁。半个月后,他再次来到了松阳县,想拜当地另一位直播达人村民为“老师”。没有反转,他再次遭到了拒绝。
本地师傅不肯收“外来徒”,怎么办?不轻言放弃的德米日,干脆“半路出家”,自己申请了抖音账号,做起了乡村生活短视频。二滩坝村村民热火朝天做石仓白酒、油豆腐的盛况,大东坝镇石斑鱼、鲫鱼、锦鲤在松阴溪水中穿梭不停的美景……均被他“晒”在了抖音里。
“中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是‘三顾’松阳农村。”德米日告诉记者。
晒稻谷、挖冬笋、做豆腐
“洋农民”打算在松阳承包农田
玩转诗画浙江,离不开“领路人”。德米日的松阳“领路人”有两位。一位是大东坝镇二滩坝村水云居民宿主包建民,他和德米日的缘分也始于互联网。一次,因为在抖音中刷到熟悉的风景,包建民来了兴趣,主动私信了这位外国小伙。于是,德米日成为了包建民民宿的“座上客”;而渴望贴近松阳土地的德米日,总是会主动扛起锄头,跟着包建民一同上山,跟着他砍柴、挖竹笋、打香泡……很快,山上来了个“洋小伙”的消息,在村里传开。而第二位“领路人”也因此悄然而至:他是横樟团队的麻功佐。这位“85后”网红,被德米日的诚心打动。“我们想把松阳村落的每一处拍给观众看,把家乡打造成‘向往的生活’。” 就这样,在传播松阳山村之美这件事上,三人一拍即合。
有了领路人的助力,很快,德米日的视频中,农村生活深度体验的内容多起来了,点赞量也随之水涨船高:首次去松阳县乡村集市“赶集”视频,突破56万个点赞数,评论回复近3万条;跟着当地爷爷一起割稻谷、打稻米、晒稻子的视频,点赞数超过119万个……
在一次次与粉丝互动的过程中,德米日发现,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关注着视频中他体验的乡村技艺,还有不少年轻人感慨“自己变懒了”。这让德米日意识到,作为一个“驻乡”的外国人,深度体验农村生活的重要性。于是,割蜂蜜、做豆腐、放牛、晒干菜、用古法做纸……独特且永不重复的乡村技艺,成为德米日短视频的主题。德米日计划,等博士毕业后,他想在松阳租下一小块田地,跟着村民一起种蔬菜、做手工,从头到尾体验松阳乡村生活。“你要做松阳的‘李子柒’吗?”听说德米日的打算后,越来越多村民开玩笑问他。每次,德米日总是认真回复:“我不是‘李子柒’。我有自己的故事。”
来,听在浙外籍友人
讲述“浙”里故事
虽然已经看过浙江的山山水水,但德米日总觉得,“诗画浙江”是个谜。用他的话来说,“看到的越多,就觉得自己了解得越少。”在留在松阳探索乡村技艺的过程中,德米日还萌生了一个点子:他想再去浙江其他乡村看看,以后有机会,他还想为中俄国际贸易“牵线搭桥”,成为两国经济文化沟通的“纽带”。
晒稻谷、挖冬笋、放牛,俄罗斯小伙在丽水松阳直播“老底子”乡村的行动,引发了浙江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下月,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相聚浙里”国际人文交流周(下简称“交流周”)将举行。德米日也将作为在浙外籍友人,受邀参加交流周。“很高兴能作为外籍代表的一员,为大家展现我的‘浙里故事’。”
在浙江大地上,和德米日一样,与“浙”里结下深情厚谊的外籍人士还有许多。在金华古村落的石板路上,不同肤色的学子们把“浙里故事”口口相传,飞向世界;在义乌热闹喧嚣的市场里,“洋娘舅”们正化解着店里店外的“疙瘩事”,丝毫没把自己当“外人”;在温州一场本地人的婚礼上,成员来自五洲的“洋乐队”正用本地方言献唱道喜,令场下观众惊叹不已……因为开放、热情、充满活力的“千面浙江”,他们对“浙”里山水念念不忘。
本周,钱江晚报将在小时新闻客户端,与读者们陆续分享7位在浙外籍友人的浙里故事。他们将以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用一帧帧写实的“浙”里影像,细数着游走浙江各地的独特见闻和个性感受,向世界传播着这片古老土地上的诗情画意。通过“洋”镜头,世界看到的不只是浙江的靓丽风景,还有大气开放包容和谐的浙江智慧。
本报记者 杨希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