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春11月18日电 (郭佳 张晓霞)“靠天吃饭”在中国产粮大省吉林逐渐成为历史。记者18日从吉林省气象局获悉,“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该省人工增雨作业覆盖17万平方公里,年均增加降水30亿立方米,每年增加的降水量约相当于21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吉林是中国最早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省份之一,60多年来从未间断。目前,吉林省已经建成“功能完备、运行顺畅、保障有力、机制长效”的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
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吉林省新建和改建标准化地面作业站321个,人工增雨作业年均增加降水30亿立方米,比“十二五”末提高20%以上。
吉林省气象工作者开展地面增雨作业。 (资料图)吉林省气象局供图中国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地处这一区域中部的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已连续七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丰沛的降雨对粮食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吉林省曾遭遇春旱和伏旱,吉林省气象局共实施飞机增雨作业41架次,累计飞行144小时,地面增雨作业572次、发射火箭弹2398枚,最终使旱区普降透雨,旱情全面解除,为秋季丰收奠定了基础。
吉林省气象局表示,2021年将加快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气象保障工程”建设,提升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