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头能创作出什么?也许是一个餐桌,一个书柜,甚至是一幅幅充满艺术感的画作。
在90后青年马添的非洲鼓工作室里,放着许多具有艺术感的画作,有趣的是,它们都是用木头创作的,这是他和银川手作界的大神许林一起创作的。马添说,靠近它们,你会感受到木头会呼吸,而这些画,也会根据不同的纹理,拥有自己的故事、记忆与表达。
《King》
马添与《无极》。
《立秋》
许林在创作中。
NO.1 做木工有趣又磨炼耐性
马添从2014年开始玩非洲鼓,到现在有7年了,他已经成为TTM坚贝鼓学院在中国西北最年轻的基础导师,不过很少有人知道,他喜欢自己制作非洲鼓,进而迷上制作家具,甚至用木头来创作艺术感的画作。
说起痴迷木工活,马添回忆,这要从2016年说起。“当时,因为要自己做非洲鼓,打磨鼓腔,他就开始研究木头和工具。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做木工活,原来有很多门道,比如榫卯、燕尾榫怎么做,这些都很有趣,又很磨炼耐心。”
2018年,马添要装修新房,发现很多自己喜欢的木制家具都非常贵,于是,开始向银川手作界的大神许林请教。马添很崇拜许林,因为这个高高壮壮,衣着朴素的男人,创作疯狂期时,曾和团队制作过一个高达12米的擎天柱,还手工制作出西洋古帆船。
“我们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发现彼此都喜欢拙朴、怀旧感觉的木制品,就决定要一起制作家具。”马添回忆,两人去木工市场逛了一圈,裁剪了很多指接板后,开始打磨第一批电视柜、茶几和餐桌。“木头背后的很多知识,都是许林教给我的,我一直记得,做出那个茶几时,我喜欢得不得了。”
NO.2 一起创作“木板拼接画”
在马添工作室,放着一幅木板拼接画,名叫《立秋》,静静站在画前,会发现蓝色的线条,宛如树干,矗立在画面中间,很诗意,这是2021年8月7日,他和许林第一次用木头去创作艺术作品。那天,刚好立秋。
马添一直记得去年夏天,许林提议去中山公园走走。那天,许林提议两人一起创作木板拼接画,因为他留意到国外有艺术家用一条条木板,排列成不同形状的构图,表达自己的思想,非常惊艳。于是,他联系到一家工厂,邀请马添和自己一起做点有关木头的事。
马添一直感慨,去年夏天,是他最开心的日子。每天什么都不想,早晨和许林一头扎进工厂,开始碰撞灵感,画草图,然后动手制作,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与木头有关的世界。
NO.3 保持木头的生命力
马添回忆,两人一开始创作木板拼接画,尝试用角磨机切制,但是木条过于整齐,没有了生命力,“我们希望的感觉是,你凑近看这幅画,能感觉出它的呼吸。”
或许,这样的生命力,在一幅两人创作的《莫扎特之夜》中能窥见一二,作品中的彩色木条像是跳动的音符,欢快活泼,令人愉悦。马添回忆,有一天创作,许林想听听他喜欢的歌,于是,就沉浸在莫扎特古典音乐的旋律中,这幅画就应运而生了。
这样的生命力,在一幅《King》中也能感受到。画面上,三个木纹纽扣代表国王盔甲,而金色的线条像国王服装上的流苏,“还有几道曲线,你猜是什么?我们觉得那是他的腹肌。”马添笑着说。
随着两人创作的加深,马添对这种生命力的体会越发深刻。他坦言,许林带他走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世界。
NO.4 允许出错能看到另一种美
沉浸在木板拼接画的艺术创作中,马添坦言,并不是所有时刻都一帆风顺。印象中,最难创作的那幅是《无极》。
“这是我的一个构想。有一年去上海迪士尼玩,进入一个5D剧场,一会到冰川里,一会又回到地上,那种感觉太好了,我觉得那就是自由。”
但是,因为《无极》的创作,要让人看上去有“旋”进去的感觉,所以在画作的色泽上,要保持越走越深的状态,“这幅画的斜角也最多,要保证这几个菱形在一个位置。”
在创作中,马添也探索出另一种收获。他说,这幅画一个拐角处的颜色,在创作完成后有点色差,比预想中的要浅,但过渡得很自然。他突然感觉,容错,也是创作中另一种状态。还有一个欣喜的发现,就是这幅画创作完,几个木条延伸过来,视觉上恰巧能组成一个五角星,让人看上去有一种走在田埂上的感觉,“木头的世界很有意思,创作时,当你允许它出错,或许就能看到另一种美。”(记者 冯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