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虽然比较表浅,但是浅神经及血管非常丰富,而且周围韧带、肌腱较多,是极易损伤的部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穿高跟鞋走路、下楼梯、打篮球、踢足球、跑步……都有可能出现足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正是因为如此,在医院门诊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不就是崴了一下嘛,只要没骨折就没事,不至于要打石膏吧?”“医生,我就崴一下脚,怎么好几个月了还没好呢?”
“崴脚是骨科门诊及骨科急诊的常见病。很多人会认为,崴脚是小毛病,不用上医院,在家缓缓就好了。其实,崴脚并非小事,如果早期处理保养不当,轻则可能遗留慢性疼痛,重则可能导致创伤性踝关节炎、慢性踝关节不稳等后遗症。”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足踝专科门诊专家吴占君提醒说。
病例
崴脚15天后他被推上手术床
说到很多人对崴脚的不重视,吴主任分享了一个病例。“前段时间门诊来了个小伙子,平时很喜欢打羽毛球,但在一次羽毛球比赛时崴脚了,周围人告诉他,崴脚不需要担心,涂点红花油,休息2周就好了。因为还能慢慢走路,小伙子也并没太当回事,便在家养着。没想到,15天后发现脚踝肿胀未消,疼痛还越来越严重了,就诊后发现韧带严重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脚崴后,不是自己觉得不疼就真的没事,还是需要到医院检查,排除韧带撕裂或断裂等情况,才能避免更大的伤害。”吴主任反复强调。
崴脚处置不当 可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
“很多人觉得崴脚是小事,忍一忍就好,结果错过了最佳的处理时机。有的人发现,一次崴脚后,它就会像‘老朋友’一样时不时来找你,就是习惯性崴脚,又称慢性踝关节不稳。”吴主任告诉记者。“门诊也发现,一些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中,没有及时治疗,往往遗留疼痛、肿胀、僵硬感和不稳等症状,一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典型临床症状为:走不平的路和夜路时,容易崴脚、打软腿;剧烈运动时易崴脚;一年之内崴脚超过2次;活动后踝关节外侧反复肿痛;踝关节外侧韧带足印区有压痛。
一般,习惯性崴脚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种:一种为初次扭伤后韧带未能实现良好的康复,韧带变得松弛,导致关节不稳定出现习惯性崴脚;另一种则是天生的关节松弛韧带,很容易出现扭伤,一旦出现扭伤后,则会对韧带雪上加霜,很难自我恢复,出现反复崴脚。
崴脚后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很重要
为什么很多人扭伤很久了还肿痛难消?原因除了受伤时的损伤程度不同,更多的就是因为早期处理不正确。那么,脚踝扭伤之后,是冷敷还是热敷?要如何正确处理,才能又快又好地康复呢?吴主任建议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休息:崴脚后第一时间停止一切活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防止二次损伤,减轻组织渗出、肿胀。
★冰敷:让受伤部位温度降低,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挛缩,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分钟,2小时一次,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毛巾包裹住冰块,以免冻伤。要注意的是,冰敷仅限伤后48小时内。
★加压: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大的衣物(比如丝袜)包裹住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包扎(松紧适度)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
★抬高: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误区:用红花油按摩
“有时崴脚的患者一进诊室,就能闻到浓烈的红花油味道。再一询问,患者往往会说,赶紧用红花油擦了擦,没想到,今天更肿了,您给看看是不是骨折了?但经过拍片检查后,往往未发现明显骨折,主要是踝关节韧带损伤。其实,很多人在处理踝关节扭伤时存在不少认识误区,比如崴脚后马上用红花油按摩就是大忌。”吴主任提醒说。
“因为出现崴脚后涂抹红花油或者药酒等产品时,往往需要对脚踝进行按摩揉捏,这样会让受伤的软组织、毛细血管继续扩张渗血,脚踝往往会更肿更痛。”吴主任进一步解释说。
▶提醒
别忽视崴脚后的外固定
发现崴脚后,建议立即到就近的医院确诊、治疗,尤其是扭伤后脚踝肿痛者,应立即到医院拍片排除踝关节骨折。
如果是韧带损伤,要给予适当的固定,如选用支具或高分子石膏固定,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检查有骨折,还需根据情况进一步内固定或外固定。但生活中很多人在崴脚后常常忽视外固定的作用,尤其是不存在骨折、单纯的软组织损伤。
▶小贴士
护好易受伤的踝关节
平时,应当注意穿鞋的科学性和舒适性相结合。挑选宽松适宜的鞋子,鞋帮较高、减震功能良好的运动鞋、跑步鞋、篮球鞋能实现对踝关节运动状态下的良好保护;必要时辅助护踝或弹力绷带。
在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调动身体各项系统;在运动中,注意保护患侧踝关节,选择适宜的体育活动方式,避免参加剧烈、对抗性、竞技类体育项目。
在运动后做好肢体的拉伸和舒缓,尽量选择有氧和无氧运动相结合的方式,避免乳酸大量堆积。(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