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紧紧地包围着我们,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报刊、广播、电视发出的信息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再加上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五光十色,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新的问题来了: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既要工作、学习,又要生活,在此基础上才是了解各类信息,要干的事情很多,要看的东西也很多,人们的时间总是不够用,于是,就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取”什么、“舍”什么,该关注什么、不该关注什么,哪些东西值得花费时间、精力,哪些东西根本不值得花费时间、分散精力,往往是由个人的志趣、爱好、情操、知识水平、人生境界、价值取向决定的。如果关注了值得关注的内容,那就不仅了解到了有用的信息,而且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如果关注了低俗无聊、格调低下的东西,则会浪费宝贵的时间,甚至会深受其害、误入歧途。由此可见,关注什么、不关注什么,对任何人都不是小事,也都需要认真对待。
网络图片
互联网催生了自媒体和自媒体人,也让很多人找到了生存之道乃至致富之道。人们发现,互联网造就了许多“网红”乃至名人。据说,许多“大V”都拥有众多的粉丝,有几十万的,有几百万的,甚至有几千万的,一些“大V”也以此标榜自己、在各种场合彰显自己的能量,也确有人因此对他们刮目相看甚至心生畏惧。在有的人看来,这些“大V”真有一呼百应、左右社会舆论的能力。我们姑且不论其粉丝数量是否有水分、有多大的水分,但这个现象还是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发出了一个警示:我们的许多网民在关注什么?这些“大V”凭什么拥有这么多“粉丝”、他们真的值得大家如此关注吗?我们应该如何引导网民、让他们关注应该关注的东西?
为数众多的“粉丝”,捧红了一些人,也养肥了一些人。但这些人却未必个个都有社会责任感,利用自己在网上营造的氛围,谋求个人利益的大有人在。
毋庸讳言,现在网上鱼龙混杂,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许多东西真假难辨、是非模糊、美丑不分,有些甚至充满着低级趣味,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但这些东西不仅拥有大量读者,而且被人们广泛关注。我们注意到,许多值得关注的事物,没有多少人关注,而不值得关注的东西,偏偏有许多人关注:一件芝麻粒大小的事件,常常被炒成全国“轰动”的新闻,一个很无聊的花边新闻,能演变成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哪位明星离婚了,哪个名人生小孩了,哪个大款有婚外情了,就有人像苍蝇闻到腥味一样兴奋地热炒,立即就有人跟风附和,有点赞的,有转发的,有热评的,闹得网上唾沫星子横飞。个别人的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个无关大局的举动,都会有人为之欢呼、为之雀跃、为之垂泪,甚至与当事人同悲、同喜。在一些网民之间,为一个人、一件事而针锋相对、相互对骂的事屡见不鲜,有些人甚至为此形成水火不容、完全对立的两派。有些人使用肮脏、恶毒的语言和下三烂的手段,将网络变成相互攻击、发泄私愤的场所,即使为此耗费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也在所不惜。现在,我们是否问问这些人:那些人、那些事,真的值得你们如此关注吗?你们耗费在这上面的时间、精力真的不可惜吗?
“网上不是法外之地”,这是对全体网民发出的警告;“网上不是一片净土”,这是对全体网民的提醒。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保持应有的警惕性,自觉抵制各种诱惑,不受不良信息的侵蚀。面对汹涌而来的信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坚守应有的阅读底线,不该看的就不看,不值得关注的就不关注,不需要“发声”的就不发声,不给居心叵测的人“涂脂抹粉”,不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一个头脑清醒的网民,要筛选、过滤、选择各种信息,以有益、有用、有价值为判断标准,不能不分优劣、不分美丑、不分雅俗,对什么都“照单全收”。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