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川市民大厅,党员志愿服务驿站格外显眼,免费提供政策咨询、饮水休憩、紧急医疗等服务,一旁的阅读岛可让等待办事的群众静心阅读。为方便群众办事,还开设特殊人群绿色通道,开展帮办代办等多项暖心便民服务。“我们的市民大厅就是要让群众感受到‘家’的氛围,办事舒心,住得开心。”8月11日,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城市要在细节上下足功夫,才会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和舒适。
一座文明之城,既要有现代化的气息、绿树成荫的花园,还要有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年代感之美和居于其间人们的笑颜;既要有政策措施的制度化常态化,也要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全民行动力、参与感。
向上向善志愿随行
在银川,机关干部“双报到、双报告”下沉社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常态。创新开展“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动员87家机关单位党员志愿者利用早晚高峰到市区20个重要路口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打造银川市妇联“巾帼志愿服务联盟”、司法局“文明银川德法相伴”等一批常态化志愿服务品牌。鼓励机关各单位每周五组织党员干部到社区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机关干部下沉社区累计服务时长达3万多小时。将党员志愿服务情况纳入机关党建绩效考核、模范机关创建、文明单位考核内容,不断推进市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了文明城市创建中。在灵武,有一支“文明啄木鸟”志愿者“拍客团”,大家针对一些不文明现象和周围存在的文明、安全等问题“随手拍”,相关部门很快认领整改,有的志愿者还“随手治”,用自己的力量点亮文明;在金凤区,社区构建起“红色网格”党建格局,发动居民党员的力量,广泛带动居民自治,运用“板凳会”等载体,解决好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民生小事,凝心聚力,让社区成为共建共享的“福地”;兴庆区大力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精神闪闪发光……
“15分钟志愿服务圈”,1300多个志愿服务驿站,志愿服务地图,43万名志愿者广泛开展助老扶弱、文明交通、绿色环保、卫生健康、科普宣传、移风易俗、法律维权等志愿服务活动,银川市民以自己的言行传递文明,播撒爱心。“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全市累计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6个、实践所53个、实践站538个,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和谐宜居以人为本
和谐宜居之城必以人民为本。银川市列出71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针对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难点、堵点,解了群众忧,提了精气神。全市224家企业开展“党建+物业行业融入基层治理”,共建立“红色物业”115家、观摩点29个,387个小区开展党建引领推动物业行业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解决泊车难问题,先后盘活待建土地、空闲厂区、城市边角地等场所作为临时停车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改造、经营公共停车场,新增停车泊位4916个;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共梳理37个拥堵点和14条拥堵路段,实施一系列配套优化措施和“6+N”改造重点工程项目……
环境变美了,公园变多了,交通变顺了,心情舒畅了……从新建一批基础设施到改造一批服务设施,从治理一批乱象顽疾到完善一批政策机制,从提供一批民生服务到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再到化解一批积案矛盾,每一个群众提出的“关键词”,都从点滴行动变成了现实,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记者 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