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为乡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大量新岗位随之诞生,专家建议有意向加入者不断提升相关技能
本报记者 柳姗姗
阅读提示
今年6月,研学旅行指导师被纳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许多农村出身的研学旅行指导师而言,他们将有更多机会,用专业本领向学生和更多公众推介家乡。专家认为,研学旅行行业的发展还将为下游乡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倡导乡村研学基地培养能够讲好乡土乡情的村民,鼓励有意向加入的农民工加快行业学习。
“陈家店村原来负债100万元,现在资产超过2亿元,我主要讲的是村子和村民生活的发展变化,希望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更实在地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为未来乡村发展贡献力量。”刚刚参加完6月12日举办的吉林省长春市研学旅行指导师大赛决赛,闫振向记者回顾自己如何阐述抽到的乡村振兴主题。
今年6月,研学旅行指导师被纳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定义为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像闫振这样的从业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以专业的力量向学生以及更多社会公众推介乡村资源。
用专业本领向公众推介乡村
此次研学旅行指导师大赛是长春市举办的首届研学旅行指导师大赛,被列为长春市2021年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大赛通过实景画面和学生、评委互动提问,模拟真实研学旅行现场,呈现身临其境的效果。
根据决赛赛程设置,参赛者需要在长春市历史文化、民族民俗、乡村振兴等10个主题中随机抽取一个作为阐述主题。今年24岁的闫振抽到的主题是乡村振兴,其介绍对象为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长春市农安县陈家店村,最终获得季军。
闫振对乡村振兴内容的阐述能获得认可,与其农村出身和长期的旅游业务经验密不可分。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乡是长春市九台区饮马河镇的一个小山村,毕业于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如今任职吉林省青葱汇研学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研学部经理。
虽然年龄不大,闫振做研学旅行已有5年多时间,见证了吉林省研学旅行行业从起步到发展的过程。最初,他想当然地认为研学旅行就是把课堂搬到景点。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他发现,指导师必须将课本知识融入旅行过程,恰到好处地发挥引导启迪作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有所收获。
“我们把小学到高中所有课本都买了回来,重新学习,分组开发课程,然后试演、纠错、改进、完善,一个研学课程从设计到成熟要经历无数次打磨。”闫振说,公司现在有22位研学旅行指导师,平均年龄30岁,涉及的研学基地除了景区、博物馆等,也有自己开发的小公园和田间地头。
此次大赛的冠军获得者张诗航今年22岁,老家是吉林省松原市的一个小县城,目前是长春市文庙博物馆的讲解员。“力求将相对枯燥的知识充满趣味性地传授给学生,这是我从事研学旅行指导师的秘诀。”他告诉记者,相较于乡村振兴路线,文庙博物馆的研学课程更倾向于对传统文化和非遗内容做延伸。
研学基地涌现众多新岗位需求
“梨树县的黑土地、辽源市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长白山的中草药种植基地,这些若作为旅游资源吸引力难以与旅游景区相比,但作为研学目的地,就可以给孩子们创造很好的学习条件。”闫振告诉记者,研学旅行给乡村发展带来了很多机会,也是值得农村出身的年轻人关注的就业领域。
据闫振介绍,公司合作比较多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蔡家镇原本只是一个普通村镇,后来村里建设了关东农耕文化博物馆、工匠文化园,并依托“柳条边文化”打造旅游资源,成立了研学基地。“这样一来,辅助讲授种地知识的农民多了一份收入,采摘、餐饮、民宿等项目还创造了很多新的就业岗位”。闫振说。
“研学旅行指导师分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层次,下游就是研学基地的工作者,我们也在积极地倡导乡村研学基地培养能够讲好乡土乡情的村民,他们在讲授具体的农业操作、节气时令等知识时会更接地气。”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研学产业学院教授、长春市旅游协会导游分会会长李娌说。
李娌告诉记者,随着研学市场的逐渐打开,配套的餐饮、住宿等都需要大量用工,比如研学基地里的安全员、生活照料人员等,都是研学旅行行业下游所创造的新岗位。吉林省现有的大型研学旅行基地,除了原有景区和博物馆,基本都在村落里,国家级研学基地——慢山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就在长春城郊的乡村,几乎所有用工都是周边村民。
不过,随着研学旅行指导师被正式纳入新版职业大典,其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也会更趋规范。李娌表示,有意向从事研学行业的农民工,还需不断学习提升相关技能。她说:“吉林省人社和文旅部门就有很多培训机会,行业发展越来越完善,相关从业者也将大有可为。”
行业发展期待更多高质量人才
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2013~2020年)》首次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鼓励中小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研学旅行之所以能热起来,关键在于能弥补校内教育的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掌握知识,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深度融合。”张诗航说,研学旅行课程应该与校内课程形成互补关系,其独特的学习方式也要求研学旅行指导师具备控场、应变、授课等能力。
“研学也是旅游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李娌告诉记者,近年来,不少旅行社在转型过程中成立研学部门,旅游景区成立研学基地,导游们也成了研学旅行指导师的主力军。“从导游转型而来的从业者,如果能在发挥好专业特长的同时,对课程研究、设计进行深耕,能更适应研学旅行的全链条式管理和服务。”李娌说。
闫振也观察到,因为看好研学旅行的“蓝海”市场,很多旅游公司逐渐参与进来,但部分仍采用旅游的方法和套路。他认为,随着研学市场不断规范,原样沿用旅游的模式将会被淘汰,只有那些用心开发高质量研学课程,真正匹配中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才能获得市场认可。
“研学旅行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非常好,高质量人才依然严重供不应求。”李娌对记者说,她所在的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研学产业学院就是为适应市场变化而筹建,“旅游+教育”专业的融合,恰好与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要求相契合,学院未来将继续发挥优势,为研学市场培育更多拥有师者之心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