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7月19日电 (石洪宇)在吉林省蛟河市拉法街道海青村,村民们普遍有一个看法:“在村里没有什么别扭是不能敞开唠的,如果没谈拢,那就再谈一轮。”
两年前村里建起的“六六议事堂”是村民畅聊村务公共管理、化解矛盾的地方。每月逢“六”的日子,村民会自发前来,见证邻里间如何“化干戈为玉帛”。
66岁的村民刘文先在村里颇有威望。他家养了100多头黄牛,因为人正直、行事公道,村民都叫他刘大哥。
今年春耕期间,两户村民因苞米地垄沟数量问题闹了矛盾,播种时僵持不下。“六六议事堂”临时开启,在刘文先的介入下,涉及到的5户村民全部到场,重新核对垄沟数量,用了3个多小时把可能激化的矛盾化解,事件双方均对处理表示满意。“我们有了讨论村内自我管理、评理的地方,大家都很珍惜。”刘文先说。
海青村一角 苍雁 摄实际上,这个“六六议事堂”是吉林蛟河化解农村纠纷机制的一次尝试。2019年10月,蛟河市委政法委和蛟河市司法局深入当地拉法街、松江镇、庆岭镇等所辖的29个村、屯,梳理当地矛盾纠纷的成因和规律,推出三个试点,在村委会设立了议事堂。
海青村党支部书记杨立斌说,村里小到几百元钱的债务纠纷、一片栅栏的“占地”纠纷,大到村里如何新建垃圾池,都在“六六议事堂”得到了圆满解决。
为了保障“六六议事堂”的公正性,村里推动像刘文先一样的“乡贤”长期参与其中。“六六议事堂”成立的第一年,主要以化解纠纷为主,司法部门还与法院沟通,引入法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多元化解纠纷。
后来,“六六议事堂”逐步涉及“居民实情说事”“集中协商议事”“定期参事评事”等六个环节,兼备协调村里的公共利益等功能。
“现在是汛期,乡亲们关注水利工程,我们正研究是否建一些疏浚设施。”杨立斌介绍,有些工作需要多部门协调推进,目前蛟河已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入驻“六六议事堂”。
蛟河市司法局副局长刘国彩介绍,截止到6月末,当地已经全面覆盖“六六议事堂”制度,运行两年来,共集中开展议事587次,解答法律咨询813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417次,调解各类民间纠纷624件,成功调解人民法院指派的民事案件213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