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广告要求“历史无阳”
是带给康复者的次生灾害
近日,“新冠阳性康复者求职难”的话题引发热议。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有阳性康复者发现,无论在微信兼职群还是去中介公司现场找工作,不少企业都表示“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针对部分新冠阳性康复者在求职时屡屡碰壁的情况,7月11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尹欣作出回应,要求各部门、各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一视同仁地对待新冠阳性康复者。社会各界应该对新冠阳性康复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不能给他们贴标签,不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设槛,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不该有的阴影下。
疫情暴发以来,阳性感染者屡遭就业歧视。随着各地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这一现象更加突出,部分企业招工广告上明确要求“历史无阳”,让求职者深感无奈。日前,一则“新冠康复者求职艰难躲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卫生间”的消息,引发很多网友的共鸣。
有什么理由歧视阳性康复者?他们原本是新冠病毒的直接受害者,按照防疫政策接受规范治疗,已经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贡献。用工单位明里暗里设置障碍,无异于让他们在遭受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之后,在求职中再次遭遇次生伤害。这种就业歧视,明显违背劳动法、就业促进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
对阳性康复者不公平,也是给疫情防控大局添堵。疫情防控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控人员和白衣天使迎难而上,就是为了让感染者及时康复,回到正常工作生活中。康复者是与病毒作战的胜利者,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岂能成为被排斥挤压的另类人群?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民心就稳,疫情防控大局才稳。早在疫情暴发之初,最高法院、人社部等部门就出台专门规定,明确用人单位不能仅以劳动者是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无症状感染者、被依法隔离人员,或者劳动者来自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为由解除劳动关系。感染后不被歧视,是每个劳动者最朴素的愿望,也有法律法规的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疫情之下,企业也是受困者,面临生产经营困难是客观事实。此外,不少企业确有不得已的苦衷,害怕阳性康复者“复阳”,一旦由于疫情停产,经济损失太大。解决“阳性康复者求职难”的突出矛盾,对企业来说,再困难也不能逾越法律红线;对主管部门来说,则要兼顾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利益,在为企业发展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要通过更加细化的措施,比如不允许用人单位询问新冠病史等,彻底摘掉康复者“曾经阳过”的标签,把就业歧视扼杀在萌芽之中。
通过招聘环节把阳性康复者排除在外,并不能把新冠病毒挡在企业之外。阳性康复者已经打赢了病毒,不能堵在就业路上。
(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