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虽然常被人称为“无用之用”,但有些书看过后,对人的影响却真的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很多人也是“实用派”读书人。本期书话,让我们从三本书开始,变成立竿见影的“实用派”,在阅读中,不断成就更好的自己。
1 不同读物,不同读法
生活中,有越来越多人喜欢读书。但面对手中的书,我们是否真的知道该怎么样去读呢?在银川做设计工作的张默非常喜欢阅读,也看了不少书,他推荐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我们——不同的读物,有不同的读法。
比如阅读历史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那段时期,要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就像我前段时间通过阅读章敬平的《欧阳修传》,了解了欧阳修,也顺便了解了一点儿范仲淹的生平往事以及北宋的历史。但这还远远不够,至少还需要去读《细说宋朝》之类的书,才能对那段历史有更多了解。”书中还介绍了阅读历史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会思考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动机、结果,以及它对后来人的影响。”
读书也要带着问题去读。“学会问自己四个问题:这本书在谈些什么?这本书的内容以及意义是什么?这本书的内容真实吗?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张默举例说,自己去年当爸爸后,就开始阅读《正面管教》一书,阅读过程中会一直思考上面四个问题,这也是帮助自己梳理书中精髓的过程,这样的梳理让之后的实践变得准确而有效。“《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很多实用的读书方法,尤其是作者列举的11条读书规则,值得学习。”
2 更高明的思维方式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一书的作者是哈维·艾克,他被誉为“富翁的教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他不断修改自己的奋斗蓝图,最终成为了一名超级大富翁。做金融工作的马晓青非常喜欢阅读经管类书籍,她说,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构建蓝图,以及如何才能打破旧有思维,成就更好的自我。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它仅仅是一本和理财相关的书籍,读完以后才发现,它的价值已经远超了财富,因为作者介绍了17个‘财富档案’,也就是17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我们能从中学到更高明的思维方式,对自我成长帮助非常大。”她举例,比如作者将“有钱人”和“穷人”的思维方式作比较,前者相信“我创造我的人生”,后者则相信“人生发生在我身上”;前者专注于机会,后者则专注于障碍……
“可以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很多固有思维方式,让我更愿意分享,坚持突破现状,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马晓青说。
3 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
“《微习惯》一书的作者是斯蒂芬·盖斯,他是个天生的懒虫,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他决定先养成健身的习惯。”喜欢看书、喜欢健身的青年安阳说,作者在书中写道,他自己制定的30分钟健身计划总是失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给自己提出了“1天一个俯卧撑”计划。当他趴在地上做完第一个俯卧撑以后,自己的人生慢慢走向了光明,不但成功养成了健身的习惯,还开始写作,并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安阳说,其实“1天1个俯卧撑”就是所谓的微习惯,它的特点就是太小了,小到不可能失败。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负担,并且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也因此成为了一种极其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虽然这本书很薄,只有134页,但我每年都会看好几遍,因为是它让我成功养成了很多好习惯,并且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是我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本书。”(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