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临近,社会上名目繁多的夏令营、特长培训班、网课补习班让家长和孩子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一些培训机构看似理念新颖、服务周全,实则存在格式合同、霸王条款、培训质量与宣传不符及退费难等问题。对此,宁夏市场监管厅6月20日发布以下典型案例及消费提醒:
典型案例1:夸大培训成果
李女士为孩子报名参加增强记忆的课程,广告中宣称该课程可以“开发智力”“提升记忆力”“增强专注力”。李女士希望借此课程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培养。但课程过半,李女士认为孩子智力完全没有得到商家当初承诺的提升。经过询问其他家长后得知,与她类似的情况很多,家长们普遍认为课程实际效果与宣传相差甚远。
提醒:部分教育培训机构为吸引眼球,推出了“名师指点”“提升智力”“包学包会”等宣传广告语,极大地误导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前,应该多方打听其培训质量和口碑信誉,通过让孩子试听课程、翻阅课程资料的方式,选择真正适合孩子的培训机构。并且,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发展,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典型案例2:缺乏办学资质
李先生为孩子在网络上报名参加考试“一对一”辅导,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的成绩得不到提高,李先生起了疑心,随后咨询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才发现,该机构根本不具备相关课程的办学资质。
提醒: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培训班前,可先咨询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相关培训机构是否具备办学资质。选择线上教育机构时应尽量选成立年限长、品牌实力强、招生规模较大、信用口碑好的机构。线下教育机构则要尽可能实地查验教师资质、授课地点、教育设备等,最好能试听或体验后,再缴纳培训费用。
典型案例3:签订霸王条款
张女士为孩子报名参加暑假的舞蹈集训课程,孩子上了半个月课后,认为不适合自己,要求退课。该机构称,双方签订的合同条款中明确写有:上课10天后一律不能退课。张女士至此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签订了霸王条款。
提醒:消费者在签订合同之初,应对培训过程中的退课退费、人身安全等问题做出书面约定,切莫轻信口头承诺。一旦发现合同中对退款设置多项不合理限制条件,如学员退学需缴纳服务费、材料费、场地费等;经营者有权调换授课老师、有权变更培训地址等明显不公平、不合理的条款时要慎重考虑。签订合同后,应妥善保存合同、缴费凭证、宣传单、店堂告示等材料以便日后维权。
典型案例4:收费项目繁多
陈先生反映,通过学校门口散发的传单上的联系方式,给孩子报了某军事夏令营,希望孩子拓展能力、强健体魄。付款后送孩子到指定地点,夏令营主办方称已为孩子订购了服装、被褥、生活用品,尚需再另外缴纳费用。并且陈先生发现该学生夏令营的环境非常简陋,卫生条件堪忧、宿舍设施老旧,陈先生进退两难。
提醒:部分夏令营、培训班除了基础费用外,培训过程中还要再收取各种各样的附加费用,如:服装、被褥、教材、耗材、交通费等,且此类费用由各个机构自行定价,项目多、收费高。家长应当要提前询问清楚学费包含内容,是否还有其他费用。
消费者参加培训班,要保存好包括合同文本、交易凭据、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一旦遭遇虚假宣传、霸王条款、乱收费等消费陷阱,消费者可拨打12345或12315热线,或者通过全国12315互联网、APP、微信小程序、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百度小程序等多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宁夏新闻网记者 闫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