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风吹稻香忆袁老——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的墓前追思 四川天全:红外相机拍到大熊猫母子同框画面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走进老区看新貌】赓续红色血脉 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上海战疫录)连续68天奋战 “95后”“靠谱小伙”“疫”线写青春 滇藏新通道上“Y”字路口的守护 上海嘉定创建“无疫小区”2760个,覆盖全区逾八成人口 科技大篷车在穗启航 开展4个月科普巡展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173期:消防员灭火结束被热心老乡送解暑西瓜 黄河源头玛多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项目正式开工 “不用谢谢阿姨,谢谢妈妈就行”——这支核酸采集队伍很暖心 (上海战疫录)上海定点医院专设“加倍关爱病房”:全力救治照护“四失”老人 生态花园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小山村展现“乡土美学” 守护患者的“生命线”——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疫情期间就医需求 小学生追“星”要签名照被骗四万八 当地警方已介入 上海金山政务服务场所逐步恢复服务 安徽黄山调查发现大型真菌421种 5月21日15时至22日15时,北京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94例 “银发族”渐成房车自驾游主力军:住在大自然里享受生活 108岁病人顺利出院,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已收治10位百岁老人 上海疫情防控一线:老年志愿者“描绘”最美夕阳红 西南大学开展校友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5.22米高的袁隆平铜像在三亚揭幕 续写春天的故事 | 黑龙江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环境 “等疫情结束后,脱下口罩看看大家” 不舍昼夜的援沪医疗队队员这样说 生态修复十年 河北永年洼再现百鸟翔集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80后”闽南砖雕手艺人:一砖一瓦 十年传承 不管在哪里,他们都是“守沪者” 贵州胸外科医师“猛哥”:“不做良相愿为良医” 续写春天的故事 | 天津自贸试验区加快制度创新步伐 袁隆平学生忆院士:袁老要求我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奋斗者 正青春·一线故事】巴特尔:凭真本领闯“火焰山”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山水黎乡入画来 续写春天的故事 | 新疆密织“立体丝绸之路” 【中国好手艺 】杨氏泥塑 续写春天的故事 | 山东威海探索海洋碳汇发展之路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琼崖革命老区 传承精神写新篇 投身太行山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植物达人”武德昌 青海玛多地震一周年:新校区优美舒适 打赢重建第一仗 续写春天的故事 | 云南丽江旅游业:求变克难 蓄力前行 云南鲁甸通报“教师殴打学生”事件:涉事人员被调离教师岗位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大别山革命老区 饱蘸红绿书华章 “借鸡还鸡”里的“富民经” 平罗县邀民营企业共优营商环境 重庆两江新区加快形成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按要求把自己管好是疫情清零的基础 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对全球复苏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坚定信心 多举措巩固疫情防控成果 18本林权证,竟躺在单位柜子里15年 上海跨区公共交通5月22日起逐步恢复 上海:封控区管控区如何降级?防范区如何变成低风险地区?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特写:风吹稻香忆袁老——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的墓前追思

2022-05-22 19:03:51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5月22日电 题:风吹稻香忆袁老---袁隆平逝世一周年的墓前追思

记者唐小晴

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人们冒雨来到湖南长沙唐人万寿园的袁隆平院士纪念墓园追思、悼念。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生致力研究、应用与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21年5月22日,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初夏五月,通往墓园的道路两旁绿油油的禾苗长势喜人,空气中弥漫着禾苗的清香。从各地赶来的人们手持菊花、金黄稻穗来“看望”袁老。人群中有孩童、学生,还有拄着拐杖的老者。

民众戴着孩子前来追思袁隆平。 杨华峰 摄民众戴着孩子前来追思袁隆平。 杨华峰 摄

追思袁老的人们,带来了草帽、苹果、香蕉、大米、排球,摆放在墓前。写满祝福的鲜花与稻穗,堆放了一层又一层。墓盖周围的几把带鲜叶应季水果枇杷、茶、白酒、祭文、冥衣、冥包、香烛,以及三牲祭品(鸡蛋、肉、鱼),是袁家侄儿袁景辉放置的。

“伯伯叫我‘小袁,我就叫他‘老袁’,我带了他喜欢喝的养胃红茶。”受袁隆平鼓励,袁景辉自建了长沙县金井红色文化展览馆。“目前正打造袁隆平事迹馆展厅,向世人讲述袁老生前故事。”

袁老生前十分关心非洲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推广事宜和进展情况。已在马达加斯加实现杂交水稻规模化制种成功的袁氏种业,安排执行总经理刘国湘携员工来墓园汇报成果。

市民把稻穗放在墓前。 杨华峰 摄市民把稻穗放在墓前。 杨华峰 摄

“今年我们在马达加斯加马义奇杂交水稻的种植取得好成绩,四月份现场测产达10.5吨每公顷,年前发过去的100吨杂交水稻种子现在全部种植下去,反馈田间表现很好。明年我们的目标是连片10公顷产量达到11吨每公顷。”刘国湘一行还给袁老带来了袁氏种业今年在湖南最新审定的新品种“中两优19”。

虽然下着雨,前来追忆袁老的民众来了一拨又一拨。今年27岁的吴松泽换乘高铁、飞机来了,他在墓前献花、三鞠躬。去年的这一天,吴松泽也到长沙送别了袁老。“袁老是个敢于说真话的人,他为农民争取利益,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把他当成偶像。”吴松泽说。

长沙县的何小军夫妇带着三个孩子来献花。“希望孩子学习袁院士坚持不懈、有责任感的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何小军说。“袁爷爷慈祥,喜欢研究杂交水稻。感谢袁爷爷让我们吃饱肚子,不挨饿。”何小军12岁的儿子何九昌说。

民众带来草帽放在袁隆平墓前。 杨华峰 摄民众带来草帽放在袁隆平墓前。 杨华峰 摄

袁隆平的学生们也来了。1998年师从袁隆平攻读博士学位的刘建丰是其中之一。他清楚记得袁老师为自己博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一词一句修改的情景。“袁老师就是一位执着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没有完成的梦想,我们正在继续接力,向超级杂交水稻亩产1200公斤冲刺。”刘建丰哽咽地说。

一年过去了,先生虽逝,“种子精神”长存。他播撒下的每一粒种子在海内外努力地生长、结穗、增产,人们对袁老的思念也有增无减。中午时分,雨未停止,前来献花的民众仍络绎不绝。

“袁老,您一生守望稻田,把稻香送给全世界。每年的风吹稻香,我们都会想起您!”重庆的张丽委托外卖小哥送来鲜花和卡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