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乱象多多 培训技能更要培育人品
国家对青少年身体健康和体育工作的重视,体教融合的加速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体育培训行业近年迅速升温。一边是嗷嗷待哺的体育培训服务缺口,一边是雄心勃勃的大批入场者,但两者之间并未真正实现一拍即合。整个行业呈现爆发式发展的同时,监管主体不清、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教学体系不完善、缺乏办学引导等问题相继出现,体育培训行业亟待监管、规范、扶持与引导。
三类体育培训机构共存发展
目前广州市的体育培训机构大致分为应试教育、兴趣培养以及二者兼而有之共三种类型,既有资质健全、教学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的机构,也有作坊式的单打独斗。
广州恒强体育深耕于体育中考培训行业已超过十年,其总教练韦超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在广州专门做中考体育的培训机构并不多,“报班的大多是初三的家长,他们的目的就是应试,希望在短时间内提升体育成绩,想法相对功利。”据了解,恒强体育有中考体育田径班、中考体育足球班和中考体育综合班(田径+足球)三种班,采取8至10名学员的小班制,而90%的学员都会选择报名综合班。
由于中考体育涉及足篮排、田径、跳绳、跳远、铅球等多个项目,韦超认为体育中考培训机构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场地以及学员持续性的保障。“中考体育培训对硬件要求很高,必须要带有跑道的场地。应试的特殊属性下,不少学员在考完体育中考后就不再续报,完全是为了应试而报班,这种短期行为直接导致学员的不稳定、难以持续。”
刘坤松和叶露所在的机构都以体育兴趣培养为主、体育中考为辅。刘坤松目前为广星体育总教练,这家机构以篮球培训为主业,主要针对4-15岁的青少年,11年来已发展壮大为10个校区和一个体育公园。据刘坤松介绍,该机构小学的班型最多,在基础班到特训队之间设置了六个班型,中学阶段只有三个班型,且两个与中考有关,分别为中考加强班和中考特训班。每年体育中考前,这两个班型最受欢迎。不过这种突击训练一般都是一对一教学,主要进行动作的纠正以及心理的疏导,这对老师和场地的要求都比较高,“因为一块场地同一时间只能容纳两名学员上课,特别容易出现老师和场地供不应求的情况。”
叶露是广州奥冠体育总教练,这家机构以游泳培训为主,经过12年的发展,目前在广州拥有12个教学点,且已进驻天河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建设六马路小学、广州八十六中等学校,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器材支持的同时,在部分学校已开设游泳普及班。叶露认为这是进一步加深体教融合、推进校园体育运动发展的最好方式,是校园体育课的补充,也是未来的趋势。
在体育培训市场浸泡六年的欧教练属于单干的“个体户”,他以与会所合作分成的方式,在会所担任游泳教练。在他看来,夹缝中求生存完全依靠口碑,对市场“水温”的变化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前几年家长给孩子报班以‘学会’为目标,短期班非常受欢迎;这几年体育培训市场变化显著,家长不光想孩子学会,还要学好。对此,我也相应做出课程以及班型的调整,增加了巩固班和长训班,就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现在我的学员里超过半数都来自于巩固班和长训班。”
门槛较低,粗放式发展乱象滋生
伴随着人们对青少年体育运动的重视,体育培训市场被认为“钱”途无量,参与体育培训的青少年与日俱增,培训赛道的活跃度和机构拓展速度都相当惊人。然而,快速的“野蛮”生长背后,萦绕在体育培训行业的一顶“帽子”却始终未能摘下——乱!
据广州市体育局青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真正做体育的人有热情,对事业有追求,大部分体育培训机构有口皆碑,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也不乏钻政策空子、冲着有利可图浑水摸鱼的人,“体育培训是阳光的,但也不乏挂羊头卖狗肉的”。
据羊城晚报记者调查,申办体育培训机构的手续有多简单?只要不属于高危项目(比如游泳、潜水、滑雪等),直接去市场监管局办理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即可,并不需要通过体育部门的审批许可。
“比如我与羽毛球馆谈好合作分成,只要有学员报名,我一个人也能办班,门槛就是这么低。”韦超认为准入门槛低,让整个体育培训市场鱼龙混杂。在韦超办学的10年中,几乎从未受到任何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只有广州市体育局进行过一次摸查登记”。一直以来,体育培训机构到底是由体育局还是教育局来监管,始终未有明确说法。监管主体不清,直接导致体培市场粗放式发展,乱象滋生。
目前广州体育培训机构已遍地开花,监管难也成为体培市场的一大痛点。“举个例子,随便去个大点的学校或小区,你看看周边有多少体育培训机构存在?”广州市体育局青少处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由于市场体量大,市体育局相关部门人手有限且没有执法权,在体育培训机构的详细数据摸查和监管上都存在很大难度。
师资良莠不齐,收费没有明确标准
叶露认为,目前的体培机构普遍存在存活率偏低、难成规模的现象,“很多机构受困于场地不足和师资力量的薄弱,差不多两三年就要更新换代。”对此韦超也有同感,“体育培训不同于文化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的学员是短期的应试,有的掌握了技术动作就不再续报了,招生难以为继,那机构就只能停办了。”这对于监管部门是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存在机构“跑路”的现象发生。
由于运动项目的专业门槛,体育培训行业一直存在着信息的高度不对称:“鉴于专业知识和第三方评估体系的匮乏,实际上我们家长也很难判断出体育培训机构是否专业或科学规范。这种不对称,也让不少不规范的机构有机可乘。”李和的妈妈坦承在报名前很难判断体育培训机构的教学水平,“更多的是家长们之间的口口相传”。
对于机构的师资力量,目前体培行业呈现良莠不齐的问题。韦超所在机构的教练主要来自于学校在职体育老师和体育院校研究生,叶露所在机构90%以上的教练为退役运动员,两家机构的教练团队相对正规。但韦超也告诉记者,少数体培机构是没有教学计划的,而且教练大多是体育院校的大学生,教学经验相对欠缺。
欧教练也对教练水平的参差不齐见惯不怪:“个别机构的教学体系并不完善,比如教跳绳的体培主管是网球教练出身,游泳教练最初是干田径的。”在欧教练看来,好的教练第一要自身技术过关,这点大部分教练都能做到,毕竟体育院校出身的教练比较多。第二技术讲解要过关,“有一个教练经常被我们吐槽,他教蛙泳时让学生蹬腿后有一个定格动作,我们就觉得很好笑,蹬出去的这一下动作要连贯才有力,停顿后力量就会被瓦解。这个教学靠的就是经验,很显然他对游泳的教学体系并不是特别了解。”
此外,体育培训机构的收费并无明确的标准,收费高低完全取决于机构,但并非就是一分钱一分货。欧教练向记者道出收费乱象:“我记得会所新来的机构曾试图涨价,将一对一的课时费标准由200元提升至300元,但学员发现并不是收费高教学效果就好,最后都慢慢回流到我们这些性价比更高的‘老’教练这里。”
张瀚文妈妈表示孩子报的篮球机构看起来已经非常正规,“但能感觉到教练普遍都有营销压力,时不时就向我们推销课程。而且因为天气原因或事假,在扣课时规则上出尔反尔,刚开始说请假超过三次就要扣课时,后来则更改为没有提前一天请假都将扣课时,这一度引起了不少家长们的不满。”
行业规范、监管机制亟待落实
国家体育总局于2021年10月9日印发“双减”后首个体育培训市场监管文件《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并于2021年底出台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体现出国家体育总局整治体育培训机构的决心。
《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提出了教学人员持证上岗、收费不能超过3个月、人均场地培训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等明确要求,还指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按相关政策规定建立财务管理、账户管理、收退费管理等管理制度,规范运行。
按照这份《规范》,广东省市各级相关单位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相应的细则。据广州市体育局青少处负责人透露,市里也在对标起草相关文件。随着相关规范的出台,未来市场监管将进一步收紧。“目的就是要将校外体育培训统管起来,必须证、照齐全。由教育部门牵头,我们配合做标准和前置的审核,审批权在教育局,我们会从人员、场地、项目等基本条件是否达标给出意见。”这位负责人表示,在省、市新的规范出台前,目前市场仍属于过渡期。标准出台后,一年内相关体培机构需要按照新的标准进行认定,达不到的则需要整改。
伴随着相关规范的出台,体育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将全面提高,这一举措将有利于体培市场环境的净化,发挥“筛子”的功能,小规模的、作坊式的体育培训模式将被淘汰,引导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刘坤松认为体育培训专业是立足之本,未来的体培市场也将越来越规范。对此,欧教练也持乐观态度,“我家附近开了很多体能馆,专门针对2-6岁的孩子,夯实体能基础。6-12岁则是另一个体培方向,主要以动作模式、跑跳投和速度耐力为主,12岁以上则重点针对中考。未来体培市场的教学体系将更加明晰、精准。”同时他也建议家长在体培机构的报名筛选上,尽量选择拥有全职教练的机构服务更有保障,也更有口碑。
韦超则期待有更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场地是机构的生存之本,我们也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民健身添砖加瓦。一些闲置的公共场馆和设施是否可以向机构开放,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体育健身运动中来,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客观来说,在明晰监管主体、明确课外体育培训规范后,家长依然很难判断体育培训机构是否专业和权威。有专家认为,通过建立体育培训机构评级制度和星级服务认证,对机构的资质信用、组织运营、服务内容、人才配备、安全管理、运行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相关渠道向社会公布,以方便家长有针对性地选择,这是未来体培市场规范化的方向。
诚然,体育培训行业正紧随政策红利滚滚而来,但家长、相关部门和从业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能让教育变成生意,必须立好规矩、明确规范,让全社会真正形成体教融合的合力。我们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育人,体育培训机构不仅要教给孩子运动技能,更要将拼搏、团结、守则等体育精神融入到教学体系中,让孩子们在体育锻炼中真正形成独立的意识、乐观的心态、豁达的性格和永不言弃的精神风貌。
策划:陶勇统筹:柴智 文/羊城晚报记者 柴智 苏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