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访式微?“双减”下如何更好发挥家访作用 进京检查站“即采即走” 北京精准施策畅通货运物流渠道 多地公布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 “核酸检测专题地图”便民前往 养老院一定要高大上吗?农村养老机构应因地制宜 雨水添凉意!今天白天北京仍有降水 最高气温仅16℃ (上海战疫录)一线丨安心“医”靠:社区、企业等多方保障市民配药需求 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实施临时静态管理 上海:商贸活动逐步恢复 “烟火气”渐渐回归 北京朝阳疫情下的双向奔赴 业主的烦心事:电动车上楼谁管?业委会谁监督? 禁售!“上头电子烟”是毒不是烟 “五一”露营热门,辐射效应凸显 校园志愿者的忙碌与感动 三亚南繁基地又获丰收 科研人员:传承袁隆平精神 安徽岳西特教学校校长许慧玲:用爱浇灌大山里的“花朵” 青海西宁又增1名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感染者 CBD数智机器人1秒查询8种防疫信息 广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部等地有较强降水 6秒完成信息登记 朝阳呼家楼这款登记“神器”为核酸采样“提速” 安徽省援沪医疗队队员抗疫日志:父亲偷偷打的简短电话让我泪流满面 河南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6例 重庆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760例 给“软绵绵”干部敲警钟 青海西宁新增7名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感染者 守护黄河安澜的“守闸人” 客服说快递带“病毒”?留神有诈 社区服务本关照独居老人 一人一册陪伴老人安度幸福晚年 孩子身高“内卷”,长高只能靠打针? 代餐、生酮、轻断食……这些时髦减重方式靠谱吗 热评丨禁止未成年人直播打赏 让家长放心社会叫好 战疫镜头丨并肩携手,“疫”起守护家园 郑州7日调整部分封控区域 8日将在8个县(市)区开展核酸检测 求职因“头秃”被拒?涉嫌违法 现实版“中华小当家” 10岁小姑娘“魔性”颠锅获赞百万 “人民楷模”都贵玛牵挂沪上亲人:“让疫情快点走吧” 北京市公安局:4月22日以来办理涉疫刑事、行政案件127起 北京房山7日起连续3天区域核酸检测 全区居家办公 上海警方:三人因涉嫌伪造、买卖通行证被采取刑事措施 青海西宁新增6例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 山西太原7日全部解封 明确省内外返(抵)并人员防控措施 山西太原邮政快递全行业恢复运营达94%以上 河南6天现272例感染者 多地加速方舱医院筹建 河北沧州一男子故意隐瞒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被受案调查 浙江安吉白茶“漂流记”:“一片叶子”演绎共富新故事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158期:“网瘾”爸爸为给儿子做榜样变健身达人 北方体验版夏天结束 全国入夏进程图告诉你哪里是真正的夏天 兴庆区:小小蔬菜基地 大大致富力量 致宁夏广大民营企业家的倡议书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传统家访式微?“双减”下如何更好发挥家访作用

2022-05-08 09:08:34来源:广州日报

“双减”下 盼家访

传统家访式微 如今更多学校采取线上家校沟通形式

专家:支持、激励家访,为孩子未来奠定自律、自控和自学基础

某中学两位老师到学生家中家访,参观其学习环境。

某小学老师对学生进行视频家访。

“什么是家访?”如今的孩子们可能对此没什么概念。家访是学校有针对性了解具体学生家庭生活现状的有效手段,具有其他家校合作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家访”这一传统但有效的家校沟通方法呈现逐渐式微的现象。

“十四五”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目标提出要“构建高质量的教育体系”,需要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的建设,在“双减”政策落实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家访的作用,凸显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秋瑜

记者调查: 如今家校沟通主要靠手机

市民徐女士的女儿在广州某公立小学读书,谈到家校沟通,她告诉记者:“小学六年,一般都是家长主动找老师沟通,孩子若没什么特殊问题,老师不会专门联系家长,沟通形式最多也就是打电话。我女儿比较乖,现在回想一下,六年来除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我们几乎没跟老师面对面交流。”

作为“80后”的徐女士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情景。“我记得小学和初中都有家访制度,一个学期至少要召开四次家长会,以及一次家访。小学老师会约家长去学校一对一交流,也会很早就开始帮家长规划孩子的升学之路;而中学老师每学年会去家里家访一次。”

市民吴女士的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公立学校就读。回忆孩子读书的经历,吴女士表示:“确实,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从没被家访过。不知是不是因为现在的通讯手段比较发达,家校沟通都是以微信群和群发短信为主了。如果有家访,我们还是非常欢迎的。”

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受访家长普遍感觉孩子所在学校的家校联系种类比较单一、频次也较少。国内某一线城市曾针对家校沟通问题进行了题为《中小学家校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建议》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每学期教师家访的次数以1次居多,占51.11%,有13.97%的家长选择了0次。该项调查发现,部分家校之间的联系仍然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如有的学校54.63%的家长反映“当孩子在学校出现思想或行为问题时,老师会与我联系。”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各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较为多样,包括家长学校专题讲座、宣传栏、微信群等,有部分学校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还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但就整体而言,不少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仍没有形成体系,有的家长则反映家庭教育指导“对家庭的多样性兼顾不够。”

与此同时,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此也有不少感触。担任一所小学三年级班主任的陈老师对记者说:“小学班主任的事情多且繁杂,白天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间,除非遇到棘手的问题,着实没有更多的精力来进行太多的家校沟通。”

家长心声:

“那次家校沟通帮了大忙”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了不少正能量的例子。“我特别感谢孩子的班主任,如果没有她的帮助,说不定孩子早就退学了。”14岁女孩丽丽的妈妈对记者说:“这孩子从小就任性,到现在青春期,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在家里大哭大叫、在学校上课发呆,坦白说,我都想要放弃了。”

丽丽的班主任冯老师虽然是2020年刚入职的新手班主任,却对帮助孩子们成长十分热忱,在班里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发现丽丽的情况后,冯老师一直和丽丽的父母保持着频繁、有规律的沟通,“老师经常和我们电话沟通孩子的情况,有一次家长会还把我单独留下来,长谈了近两个小时。”当天晚上,丽丽妈妈和冯老师结束谈话离开学校时都接近晚上10时了。“冯老师是读教育学的,那天晚上,我们不仅聊孩子,还聊了我和她爸爸的关系,甚至是我自己的成长。虽然不能说一次谈话就解决根本问题,但我确实解开了好多心结,很意外的是,孩子的状态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冯老师则对记者谈道:“我很喜欢这份职业,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也对能给他们人生带来哪怕一点点的积极影响而感到快乐。”丽丽妈妈颇有感触地说:“我觉得有效的家校沟通不一定非要到家里走访,关键是看老师如何对待这份职业,愿不愿意沉下心来关爱孩子。”

线上家访:

特殊时期减少家长孩子焦虑

受疫情影响,家校沟通对于在家上网课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来说也是一个考验。不过,4月11日至4月22日的这段线上教学期间,5岁男孩壮壮所在的海珠区某幼儿园为每位小朋友安排的“线上家访”的确给家长和孩子们帮了不少忙。“‘线上家访’一共两次,班主任会按约定时间打来视频电话,这是我们第一次跟老师以这种方式交流,看到老师在手机的另一端亲切地叫着自己的名字,正在家里调皮捣蛋的壮壮立马跑过来,开心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我就抓住机会向老师‘诉苦’,其实是希望能借此机会让孩子改进自己的行为。”

壮壮妈对记者说,平时虽然在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开家长会时也有机会见到老师,但因为现场人数较多,都只是做了短暂的交流,这次能有机会进行线上家访,壮壮妈向老师介绍了孩子的房间布置和生活情况。“感觉像老师来过家里一样,的确大大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和互动。”而在第二周的线上家访中,老师还采用了“一对三”的形式,拉上几个平时在一起玩得比较多的小朋友一起开“视频会议”,虽然孩子们不一定会一直老老实实待在镜头前,但能看到许久没见的同学,几个小朋友都觉得很开心,家长们则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家访形式让自己少了些焦虑。该幼儿园中一班的班主任肖老师告诉记者,幼儿园之前还曾安排过上门家访, “大部分家长对家访还是非常欢迎的,这的确是加强家校沟通的很好的方式。”

到孩子“成长现场”去:

让家校关系更加紧密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白云区白云实验学校(白云省实)自2020年9月建立小学部以来一直保持着家访制度,今年新学期开始更是细化了这一工作内容。据白云省实小学部学生处主任助理张文文介绍,该校根据广州市近期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制定了家访制度,主要分为走访家庭、电话家访、预约家长来校以及视频家访这四种形式,要求班主任及班级所有任课老师在两年内必须对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家访。

“如果说孩子身上存在一些问题的话,其实都与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息息相关。孩子在学校跟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会把在家的行为习惯带到学校来。”张文文举例,在该校读一年级的小牛(化名)上课时常常打扰同学听课,下课后也和同学发生过冲突。张文文去小牛家里家访,把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时,小牛爸爸的火气马上就来了,差点就要去打小牛。

“家访就是可以让老师们看到孩子的这种‘成长现场’,及时给到帮助。”当时看到这种情况,张文文马上以小牛爸爸当下的状态为切入口展开交流,帮助家长剖析孩子身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改进教育方式。“我们建议小牛的父母多陪伴孩子,同时给孩子建立规则和纪律意识。建议家长每天让小牛定一个‘日目标’,起床的时候先去读一读他今天要做到哪些事情,放学回家后进行总结和反思,督促好习惯的养成。一个学期坚持下来,因为家长非常配合,小牛现在在课堂上已经能够完完整整地坐下来听课,并且在下课的时间不会再去主动跟同学打闹,对老师也更尊重了。”

“通过家访,学校和老师更容易给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是我们认为家访的核心作用。”张文文介绍,今年开学后,该校集中走访了家住从化区的五、六年级的十几个同学的家庭,“家长们对此非常欢迎,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打消了家长对于学生住校的顾虑,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变得更紧密了。”不过由于现阶段该校学生居住比较分散,走访难度会比较大,所以走访家庭的家访形式目前只占家访总量的10%;另外,电话家访和预约家长来校约占35%,视频家访约占20%。该校还创新了“私人家长定制会”的形式:将班级里情况相类似的同学家长约成一个小组,由老师有针对性地分享教育经验或学习建议。

张文文告诉记者,从该校的家校沟通经验来看,视频家访形式优于微信和电话交流,“因为视频家访等于是跟老师面对面在交流,可以让老师看一看家里面书房的摆设和居住环境,对家庭有深入了解。所以建议老师们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以视频形式家访优先。”张文文也表示,做足家校沟通其实不是负担,反而能减轻负担:“如果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先进理念或方法,他们也会比较焦虑。我们会定期举办‘家长课堂’,协助家长进行知识更新。这样我们和家长能在处事方法、教育行为等方面都保持一致,家校沟通就非常顺畅了。”

专家视角:

家访是教育应有的生态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殷飞表示,家访既作为家校交流信息的常规通道,也是家校间教育观念的沟通途径,更是教师通过在儿童“成长现场”的具身感受进行科学家教指导的有效方法。

殷飞表示,“双减”政策提出要“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在政策深化落实过程中,要逐步落实家庭和社会(社区)应有的责任,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格局。“‘双减’既要提高孩子们在校的学习效率,提升学校对学生作业布置、辅导与管理的个性化水平,也要提高每位学生离开集体后的个体化居家自学的好习惯,为未来奠定自律、自控和自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在为确有困难的家庭提供延时托管服务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家访、家长学校等方式指导有时间、有精力的家长学会引导孩子们居家学习,提升居家生活、劳动、运动、娱乐以及学习的好习惯。”

针对传统家访式微的现状,殷飞表示:“家访是学校有针对性了解具体学生家庭生活现状的有效手段,具有其他家校合作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学校应该创新教育管理与评价手段,支持、激励教师的家访行为;提供教师专项培训,提高教师们家访的能力;积极宣传,争取更多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恢复教育应有的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