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抗疫答卷这样做 疫情中的高校辅导员:24小时驻守 28天连续奋战 青海创新“X+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提高“幸福指数” 【凡人微光】封控区内“团长”马不停蹄的一天 疫情下发力稳价保供 浙江金华查处一批涉嫌价格违法案件 【凡人微光】一课不落 一天不少 我在方舱医院上网课 上海:继续加大本地蔬菜供应量 【凡人微光】暖心加油同心抗疫 心愿墙上写满祝福 与健康同行!五部门发文要求增强社会职业健康意识 宁夏下发紧急通知:排查4月2日以来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旅居史返宁人员 伊利集团携手航天科技 共筑乳业太空科研新时代 年轻人把电子烟当口香糖?专家:这“一口”,别碰! 井冈山的“双语”讲解员:以国际视角讲好中国革命历史故事 自述:99年宁波姑娘请战支援上海,国有难召必战 为赚钱竟伪造防疫车辆通行证 2人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00后”双胞胎兄弟默契战疫:全力以赴 为家为国 昆明针灸师格斗冠军“十三妹”:不会针灸不是好格斗手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天津海上石油人获选全国“最美搜救人” 上海千方百计增加本地蔬菜供应量 哈尔滨市公布新增58例本土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主要情况 青岛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8例 韩国羽毛球大师赛:中国队提前包揽女单混双冠亚军 卫冕冠军0比3出局 “华南虎”何以失去往日威风? 意甲综合:尤文绝平九人博洛尼亚 拉齐奥战平都灵 “冰+煤”融汇中西音乐会在华盛顿举行 美国观众称“耳目一新” 葡超综合:波尔图主场7球大胜 提前锁定下赛季欧冠资格 安踏氢跑鞋太空遨游记:背后的“轻”与“重” 江西连续两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南昌加密核酸筛查频次 从临时仓库到骑手小哥 上海努力打通堵点提高运力 编造“金华某女性确诊者传染87人”谣言 一网民被行拘 安徽两地通告实行静态管理 为何要高频次、重复地做核酸检测?专家回应 严惩!为牟利2人伪造防疫车辆通行证赚取不义之财 吉林:严格按照标准科学有序放开管控 坚决做到解封不解防 江苏盐城新增17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活动轨迹均在射阳县境内 上海阳性感染者人数仍处高位 重复核酸检测非常必要 辽宁一地通知取消部分中考科目测试 青海西宁新增6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续写春天的故事|海南文昌:东星斑“住”进楼房里 上海开设助老专仓,第一批物资已送达养老院 沈阳全力保障市民果品消费需求近期外埠直采货源占比超75% 宁夏向3个地市发出空气质量预警函 立即停止购买食用!费列罗这些产品全球召回 新产业点燃“新引擎” 银川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宁夏区内客运班线逐步恢复 中宁县丰安屯旅游度假区“广告语征集”活动开始 江苏宜兴新增14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均为同一厂区员工 江西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 均在南昌市 新闻特写丨守望相助 共同守“沪” 上海警方侦破一起销售假冒品牌口罩案
你当前位置:首页 >国内新闻 >

上海高校,抗疫答卷这样做

2022-04-17 17:04:04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章正 颜维琦 任鹏

眼下,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高校人员密集,不仅要织密防控安全网,也要保证特殊时期教学、工作和生活的有序推进。沪上的各家高校,如何答好这张试卷?

创新:教学科研不停步

云实验、云课堂……疫情下的教学科研更显“智慧”“温度”和“担当”。

在华东师范大学,虽然教学地点和授课形式发生了改变,但丝毫没有影响教师和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全天线上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华东师大虚拟仿真平台上,学生们足不出户做起“云实验”,教学科研不停步。

本轮疫情发生之前,华东师大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就在校级虚拟仿真课程共享平台上布置了30个大学物理实验,全力服务本科实验教学。除面向本校学生开放外,该平台同时为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多门课程实验提供虚拟仿真操作,方便校外人员参与学习。

在持续建设中的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一计划两中心”(“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微纳电子与量子国际创新中心、脑与类脑智能国际创新中心)运行不辍。推进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卡脖子”难题……许多80、90后青年科研工作者正争分夺秒,实验设备正常运转,数据正在源源不断产出。

前些天,接到校园准封闭管理的通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2019级博士生丁铭有些忐忑:“如果这时候不在实验室,前期很多工作就白费了。住在实验室吧,又担心住宿、洗漱的问题。”

“实验不能中断!”她赶紧收拾衣物和日常用品,赶回张江校区。前不久,她刚建了一批模型,打算对啮齿类动物开展情绪行为实验,研究大脑如何对疼痛神经网络进行调控。接下来几天会进行数据采集。

“我之前都多虑了!学校第一时间提供了行军床,还配了热水器,科研之余也和留守的老师同学们相约运动健身,这些日子也有别样的趣味。”她说,“现在,感觉实验动物们都快认我做‘铲屎官’了。”

升级:抗疫实例融入专业课

这段时间,教学中出现了新现象——不少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抗疫例子,正在走进课堂。

“为什么日常核酸检测中,防疫人员在做咽拭子时棉签拭子都要抹两三下,并且要滑动比较长的距离呢?”作为“流体力学基础”的授课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的施奇伟,把问题抛给了屏幕那头的学生。

“用表面张力、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和开放体系流体力学等概念来分析。”施奇伟接着讲述。

在讲解数值模拟时,他将拭子简化为圆柱体,直径3毫米,内部的孔隙率为40%,采样后空隙可充满黏液。学生可模拟计算出咽拭子抹的次数和长度,与采集的黏液量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之外,学生们查阅文献、编程计算,更加仔细地观察、体验核酸检测过程中的细节。“不仅教给学生专业知识,也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核酸检测流程的复杂性以及结果分析的难度。”施奇伟认为,这是一种专业学习中的“溢出效应”。

身边的抗疫案例,让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知识并不是“悬空”的,可以对问题进行科学的解决和优化,这是课程和知识的魅力所在。

在这所高校,还有一位教授,推出了“无人驾驶送餐”新模式,他就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杨明。“私家车送餐能力有限,我提出用三轮车作为运输工具。考虑到三轮车运力小,我又与团队策划把实验室的无人物流车拼装起来,从而实现了一车拉约2000份餐盒的纪录。”杨明说。

当前,杨明还在研发无人“三蹦子”拖车:“讲述智能小车背后的‘黑科技’,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送餐中的关键问题。让他们清楚自动驾驶的难点、痛点在哪里,有效地提升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敏感性和探索思维。”

有老师认为,在专业课堂上融入鲜活的抗疫案例,有助于将教育过程中的人文精神与科研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于“润物细无声”中推动专业教学与“大思政课”同向同行。

成长:抗疫路上全面发展

每天防疫工作时间达四五个小时,负责楼内人员信息统计、防疫物资的领取与发放、组织核酸检测……上海大学机自学院2019级研究生、党员凤泽元这些天没有闲着,他也是为数不多的毕业生楼长。

“临近毕业,论文的压力与防疫工作叠加,说不辛苦是不可能的,但感觉很有收获,也感受到了社区志愿者的不容易。”凤泽元说,自己能在研三最后的时光里与楼内同学一起抗疫,感觉很有意义。

这些天,如何在宿舍安排好学习和生活?“虽然学习环境改变了,但静下来的时光反而能让我心无旁骛,重新寻找学习、生活的节奏感。”上海大学管理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祝博艺和同学们每天坚持早睡早起,保证高效专注地完成科研计划,“疫情期间我学会了打乒乓球、练毛笔字,养成了每天跟着App跳操的习惯,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成长了。”有高校辅导员说,这段时间,学生们收到的善意和温暖,也感动着他们。

足不出户,温暖同步!该校材料学院2021级研究生郝一帆、周红灯、何忠书、吕明睿4名研究生共同创作了抗疫主题视频《疫尘不染,静待疫散》,目前总播放量达到5000多次;师生“隔空合奏”上演,朱歆怡、许舒萌、王璐佳等7名研究生主动参与《我的祖国》视频录制,致敬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抗疫战士。

趁着这个春天,华东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近30名优秀专业教师,结合理工科院校的文化特点,推出“线上美育小讲堂”,给闭环管理中的师生带来美的享受。这个“线上美育小讲堂”,从古青铜器文化到当代艺术,从摄影技巧到绘画色彩,从日常美学到行为艺术,从艺术鉴赏到当代电影,无一不引起师生们的浓厚兴趣。

疫情促成长,逆境恰自强。在这个春天,上海的各所高校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同心守“沪”,而青年学子们,也在自觉自律中积蓄着成长的力量,在守望相助中彰显着责任和担当,在全面发展中变得更加昂扬、乐观、向上。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17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