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逆行入校守护,“00后”学生想着食堂大叔阿姨
互相搭把手,就定能打赢这场大仗
赖锐
3月初,临近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材料最终提交的日子,很多老师都在学校加班,有的甚至住在办公室。第二天早上刚醒来,就收到学院消息,“交大闵行校区封校,人员只进不出”。
虽然有点意外,但我一开始还是比较平静的,心里想着正好借此机会“闭关”几天,打磨好课题申报材料。
和我一样选择待在学院的老师,以及收到封校消息后选择“逆行入校”的学院领导等,一共有10人。我们组建了一个留院人员微信群,互通消息,也互相提醒注意事项等。
当天下午,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好几名学生主动担任校内核酸检测志愿者。还有同学担心被封在校内的食堂大叔阿姨和快递小哥们晚上住宿有困难,就在网上组织捐赠物资活动,将生活用品送给他们。在突如其来的考验面前,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如何帮助别人,让我内心很受触动:“00后”们,真的长大了!
过了两天,学校宣布学生宿舍楼封闭。整个校区几万名学生,如何保障他们按时吃上饭?我们留院的老师都毫不犹豫地申请担任送餐志愿者。
第二天,学校根据报名情况,制定了配送方案。我所在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一栋宿舍楼,住了近300名学生。留院老师中有四人年近退休,我们六名相对年轻的“青椒”决定尽量多干点体力活。
刚开始的几天,我们把闹钟定在早上6点半。本以为够早了,但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开车到食堂,把早餐一袋袋拎到后备厢,再开车到学生宿舍楼下,就将近8点了。等到最后一份早餐发到学生手中时,时钟指针已经指向了9点。大家一合计,接下来得5点30分起床。
第二天早上,我醒来后打开手机,就收到了留院群里跳出来的语音消息:“我们年纪大了,睡得早也起得早。你们年轻人多睡一会儿,以后早上送饭任务就由我们几个‘老人家’包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后,几位老师就送完早餐回来了。一位老教授宽慰我们说:“不要客气,大家现在是命运共同体了。把你们累倒了,耽误的是整个大局。”
面对疫情防控压力,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尤其是当所有人不分年龄大小,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能在需要的时候互相搭一把手,就一定可以打赢这场大仗。
讲述时间:2022.4.7本报记者 夏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