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4月13日电 题:一所小学和足球的60年情缘
新华社记者廖君、陈霄
脚背颠球、正面运球、跨步堵抢……12日,一个寻常的周二傍晚,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的足球场上,身穿红色训练服的六(3)班女生舒熙雯正和队友们进行常规训练。她所在的“皇马”队,在学校本学期的“万超联赛”中接连获胜。
“我很喜欢足球,踢球让我感到快乐。”去年,经过层层筛选,舒熙雯成功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小学混合组国家队”。而今年即将小学毕业的舒熙雯,毫不犹豫地选择走职业道路:“下半年我将进入体校,我要踢职业,进国家队。”她稚嫩的脸庞上洋溢着自信的神采。
学校“曼城”队球员、四(1)班学生聂川博被教练戏称为“胖子”,踢后腰位置的他却十分精干、灵活。“我爸爸也喜欢足球。现在,我跟他一样啦。”他说。
不仅是平时,就连寒暑假,学校里像舒熙雯、聂川博一样的小运动员都没有停下训练的脚步。作为亚足联命名的“亚洲展望——男子、女子足球项目授权学校”,有着60多年建校历史的万松园路小学,拥有近乎等长的校园足球历史,走出了涂胜桥、蒿俊闵、姚翰林等一大批优秀职业足球运动员。
万松园路小学地处武汉的闹市区,只有一块室外操场。学校足球队总教练邓世俊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所有在校学生每周都能上一节足球课,同时也不影响8支校队的专业训练,“学校想出了一个分区使用、分组教学的办法”。
邓世俊说,一块足球场用地线分成3片区域,可以容纳3个班级同时上课,一上午就能让大批学生在绿茵场上“过把瘾”。每个班被分为4组,由教练和家长志愿者分别带领学生进行带球跑动、跨栏、抱球对抗、五对五迷你赛等活动。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可以参与囊括足球技术、体能训练、团队意识和比赛实战的4个项目。
万松园路小学校长熊丽萍介绍说,为了保证充分的师资力量进行足球普及教育,除了包括亚足联讲师、职业级教练邓世俊的7名C级及以上教练员,学校还培训了一队由中层行政人员、各科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的武汉市E级教练员团队。此外,学校与武汉体院合作,在校内设立校园足球教学研究实践基地。从2018年至今,武汉体院先后派出了百余名学生来到学校担任足球课实习教师,为足球课内涵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熊丽萍强调,普及是校园足球的“主业”,让学校每一位学生学会踢足球,每周一节足球课要上好,足球社团活动要全面开展好。而提高则是通过选拔,组建每个年级的校队。“一个年级足球队只有50个名额,每次校队的选拔竞争都很激烈。”熊丽萍坦言,万松园路小学的足球培训也曾遭遇低谷,一度受到冷遇。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足球运动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以能进球队为荣。
进入校队,意味着队员需要每天额外花近两个小时在训练上,还不能松懈课业。“不辛苦,不累。”聂川博说,把他引上足球道路的是学校,而真正爱上足球的是他自己。
为了巩固和检验平时的训练成果,学校每学期都举行“万超足球联赛”,利用周末时间每周一赛,从低年级的五人制对决,到高年级的八人制对抗,一场比一场精彩。值得一提的是,家长们的参与度持续升温,和孩子一起参与学校的足球活动,主动担当起裁判员和摄影师的角色,场外的家长也是最忠实的啦啦队……
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喜欢踢足球,邓世俊十分高兴。作为出身万松园路小学的亚足联职业级教练,他说,近年来小学校园足球得到快速发展,足球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日益显著,下阶段如何“利用我国国民教育制度优势,在校园里探索竞技人才的成长通道”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