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守好“南大门”又要保障市民“菜篮子”
□ 本报记者 申东 本报通讯员 韩健
“请出示健康码,戴好口罩,注意保持1米距离……”
3月21日15时,京藏高速银川南出口疫情防控检查站,迎着早春的寒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公安局交警大队52岁的民警白振才与同事杨少帅闪转腾挪,穿梭于密集的车流中,疏导交通,维持秩序,引导外地入宁车辆、旅客接受防疫检查,身上的防护服不时被冷风灌得像个充气气球。
防控疫情,白振才和同事每天都不敢掉以轻心。白振才告诉记者,检查站日均通行约1.5万辆车次、2万人,以运送水果蔬菜的货车为主。
为此,白振才和同事一方面优化外地入宁人员健康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查验、场所码扫检和无法扫码群众信息登记等工作流程,完善与入宁人员所在社区对接机制,实现“手递手”的无缝衔接,让“病毒”无机可乘;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责任机制,针对中风险入宁运输蔬菜、水果的货车,在全流程检测基础上联系货主到场,签订法律责任书,督促其在48小时内卸货离宁,使外地车辆和司机完全处于闭环管理。
“每天从我们这个检查站入宁的外地车辆就超过5000辆,提醒做好防护措施、登记人车信息、扫码测温……一上岗六七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可每次下班路过家门口菜市场,看着大家‘菜篮子’里拎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瓜果蔬菜,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了!”
说起白振才的敬业,杨少帅直竖大拇指。“银川南检查站最忙的时候是晚上,很多运输水果、蔬菜的大车,为了赶上早市将货物运到城里,会连夜下高速,所以晚上的车就不停。”杨少帅说,白振才和年轻人一样,带着大家一晚上不休息,逐车逐人检查,做到“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作为防疫“老兵”,27岁的杨少帅已经在银川南检查站坚守了500多天。说起自己的工作,杨少帅如数家珍,在他看来,很多司机驾车跑几千公里,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很不容易,想快速通行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一名警务工作者,更要站好每一班岗,无论白天、黑夜,都要做好每一个防控环节,保障卡口道路畅通,让他们安安心心来银川,安安全全回到家。
疫情防控就是一种群众工作,给没戴口罩的司机送上一个口罩,提醒一声路上注意安全,为饥肠辘辘的旅客送上一盒泡面……别看这些小举动,都会拉近和群众的距离。
杨少帅给记者讲起了同事张凯在卡口上的一个故事。去年的11月10日14时,正在开展防疫工作的张凯,看见路边蹲着一个30多岁的妇女,脸色惨白。凭着从警经验,张凯觉得不对,过去一问才知道,该女子早上突发疾病,坐丈夫的车从固原到银川就诊,路上因出血多次晕倒。
了解情况后,张凯二话没说,迅速找到该女子丈夫,为两人开辟“绿色通道”,在向排队群众讲明情况后,为夫妻二人先行开展防疫检查,确定无误后,驾驶警车将两人送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挂号、就诊、治疗,直到看到患者住院、脱离危险,张凯才和同事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临走时,女子的丈夫眼含热泪,竟然说不出一句话,只能一个劲地给咱银川公安点赞”。讲起这一幕,杨少帅的话语也不由得有些颤抖。
把工作烂熟于心的杨少帅,谈及家人却充满着满满的歉意。近期,由于疫情防控压力增大,杨少帅和队里的民警一样,一上卡口就是连轴转,很少有时间陪怀孕的妻子,产检都只能委托父母陪同。但他说,妻子和家人对他的工作一直很支持,也正是他们的支持让他能够安心在岗,为大家守好银川的“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