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话题遏制重特大事故,不妨借鉴抗疫经验
本报评论员 栗玉晨
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东航“3·21”坠机事故为警示,清醒认识当前世纪疫情、外部复杂环境冲击下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全面排查整治各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仍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当前,一些地方、部门不重视安全生产的问题仍然突出,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交织叠加,加强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期、过坎期。
在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面前,我们不仅要以东航坠机事故为警示,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重大安全风险,紧紧扭住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还须进一步提升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以更快的速度、更严的要求、更细的举措、更小的代价,打赢安全生产攻坚战、持久战。从这个角度来说,两年多的抗疫经验中,有不少行之有效的理念、思路、举措值得认真借鉴。
惨痛的事故一再告诉我们,第一时间发现和管控风险点位,及时有效消除隐患,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关键环节。这与疫情防控的特点非常类似。在疫情防控中,针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逐一排查新增病例传播风险,不放过任何隐患,与病毒抢时间、抢进度,是保证以最有效手段管控风险的做法。要遏制重特大事故,也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隐患重要点位的科学研判能力,提升对隐患问题的快速精准识别能力。
比如,对矿山这一重点行业来说,瓦斯、水害、冲击地压是需要重点防范的隐患。而针对危化品行业,不仅需要将化工园区、储油基地等作为排查重点,还要针对正在进行化工行业转移新上马的危化项目予以重点关注。在对传统的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城乡群租房安全进行隐患摸排时,也要加强疫情定点医院、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点的安全隐患排查。在此基础上,对一些长时期没有发生过大事故的行业领域,也必须组织骨干力量和专家排查治理,做到防控无死角。
充分运用科学手段精准防控,是我们应对新冠疫情的重要经验之一。从诊疗方案的不断更新,到疫苗接种的贯序进行,从区域信息横传协查,到全民动员的社会参与,科学化、信息化、社会化防控让我们能够把握疫情防控的主动权。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也须将大数据、智能化等科学手段融会贯通于安全生产领域,综合运用远程信息监控、用水用电检测、电子封条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安全风险预警能力;通过落实奖励制度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精准发现和打击诸如电动车违规充电、客货车船超员超载、群租房使用易燃彩钢板等公众身边易发易见的风险隐患。
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治重大安全风险,绝非一日之功。这需要借鉴疫情防控“动态清零”策略。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要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逐一挂账、逐一销号,对重大隐患久拖不改、拒不整改的,坚决采取停工停产、追究刑责等果断措施,建立健全重点风险管控机制,提高全链条、全过程风险防控能力,坚决守住安全红线底线。
两年多来抗疫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将抗疫经验的精髓要义科学运用于遏制重特大事故实践,也必将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提供有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