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吴涛)“建议延长女性产假”“建议建立女性弹性工作制”“建议强制男性陪产假”“建议规定岗位最低女性比例”……近日,多个话题聚焦女性就业环境,引发讨论。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代表委员聚焦女性职场发展
生育是女性职场中避不开的话题。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杨元庆建议,建立女性生育保障和弹性工作制度。形成明确清晰的“生育假”法律规范,同步推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等配套政策。
“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提升女性就业质量,实现同工同酬,‘同工同成本’。”杨元庆建议,规定不同岗位女性最低就业比例;打造针对女性劳动者的培训基地,不断提升女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积极开展女性领导力培养项目,实现女性的高质量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孙伟建议,在生育保险待遇水平方面,从国家层面统一产假时间,从目前的98天延长到至少18周,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宣传部部长黄细花表示,女职工应享受全额带薪产假,且重返工作岗位时累计工龄。且国家财政应承担延长产假的成本,消除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女律师协会副会长张慧建议,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或企业内部建立托儿所或设立育儿设施,逐步缓解婴幼儿照料与工作之间的矛盾,解决青年女性的后顾之忧。
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建议,由政府牵头,引导用人单位为生育女员工设计专门的职场发展机制,并加强对用人单位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的监督检查。
“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实行弹性工作制、建设母婴室及托育机构等方式,为孕哺期女员工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不让生育成为牵制女性职业发展的瓶颈。”刘庆峰建议。
8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部长通道”上表示,“去年我们和全国妇联一起发布了支持女性科学家投身科技工作的措施,让女性科学家在青年项目申请中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警惕“越帮越难”引发反作用
这些建议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称,“怎么落实是关键,在执行的过程中如何监督?”
还有不少网友称,“想法是好的,但这样只会让企业越来越不愿招女职工。”“如果让企业去承担成本,企业当然就会有所选择,女性的职场阻力只会越来越大。”
这样的担忧是有原因的。据了解,目前多个省份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均延长了产假,但如果延长产假的成本由企业负担,那么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就可能尽量不招聘女职工。
针对该情况,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原主任李守镇建议,提高生育保险待遇,扩大生育津贴的支付范围,“在生育保险基金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生育奖励假期、陪产假、育儿假等纳入生育津贴支付范围,减少企业支出。”
虽然目前女性职场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但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工资待遇与还是工作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怀“她”。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职场女性平均月薪8545元,薪资涨幅为5%,略高于职场男性薪资涨幅的4.8%,男女收入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
“职场女性福利情况有所改善,享受‘为女性提供弹性工作制’‘规划职业发展’等各项其他政策和福利的职场人占比较去年有所上升。”上述报告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