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动能”,不仅是新业态的新发展,也是传统行业经过智能融合后焕发的新生机。在宁夏,通过推动数字化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刷新应用新场景,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今年,宁夏将继续在数字化赋能产业融合发展上拓新路,加快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
手绘:谢鑫
智慧赋能:为美好生活“充电”
记者 鲁延宏
在配电电网带电运行状态下,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利用机器人顺利完成了带电作业安装驱鸟器工作。
如今,利用机器人开展带电作业,在宁夏电力系统已不是新鲜事了!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对外公开承诺,“十四五”末,在他们负责的供电辖区内将全部实现带电作业,这意味着无论是线路更换,还是电力输电线路突发故障,银川市城乡用电者将不再受停电带来的不便。
智慧赋能,让宁夏电力发生深刻变革。
±1100千伏吉泉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输电工程。2021年4月21日,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运维人员利用无人巡线中发现一处输电线路受损,迅速开展直升机吊索法带电消缺作业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全球首次使用此方法对特高压线路实施故障抢险排除。
从川区到山区,从城市到农村,宁夏电力建设事业正奔跑在科技兴电的大道上。
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已实现15座220千伏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全覆盖。今年,将实现35千伏变电站智能视频巡检全覆盖,并在110千伏观湖变试点开展“全景视频巡检系统”建设,为110千伏变电站智能巡检探索解决方案。
国网中卫供电公司以“智慧变电站”“智慧线路”“智能巡检”为引擎,跑出智慧电力建设“加速度”。如今,国网中卫供电公司辖区的55座变电站,已实现了高清视频全覆盖、10座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应用、8座重要变电站巡检机器人部署,变电运维向“无人值守+集中监控”转型。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率达到100%。输电线路巡检向“立体巡检+集中监控”升级。“保护+区域自愈”馈线自动化模式并在191条架空线路全面应用。利用“台区智能融合终端+多级低压智能断路器”模式,实现用户故障停电“一分钟精准定位通知”。
在城市里,小区里电线杆上的“蜘蛛网”不见了,“幸福电”在居民家门口得到“升级”。
你需要给手机、电动车充电,亦或用电提水灌溉、铡草,能在身边轻松找到电源。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你就可以用电了,用多少电付多少费,像扫码使用共享单车一样方便。
过去是人跑路排队办电缴费,如今坐在家中办公室用手机、电脑办结业务。智能家用电表、带电作业、无人机巡线架线,变电站、发电厂无人值守,电网运行调度远程监控常态化,过去的科学幻想,如今都已变成现实。宁夏敢为人先探索奋进,更是国家科技实力、制造实力、执行实力的生动体现和展示。
从电力线路正常检修深夜干、故障抢修少停电,到如今不停电作业、智能机器人巡检,这是电力科技巨大进步的结果。
“以云平台、数据中台、物联管理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5G、北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电力业务深度融合的应用场景为抓手,坚持业务流程智慧高效、专业数据融通共享,实现以能源电力为核心的数字化产业全面发展,建立支撑能源互联网发展需要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这将是宁夏电力发展的未来!
“数字+金融”精准服务解融资难题
记者 陈 瑶
“就像瞌睡遇上了枕头,现在回想整个贷款过程都觉得不可思议。”2月18日,宁夏乐富盈通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周磊说起三天时间通过“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获得贷款的事情,仍觉得惊喜,“像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通过一个平台就能迅速获得银行的融资,‘数字+金融’的便捷我们算是切身体会到了。”周磊说。
“以往,企业想要获得贷款,需要每家银行跑,很难直观地对比贷款额度、利率等信息。现在,办理贷款只需要坐在电脑前登录‘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就能看到全区主要金融机构的融资产品。”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三大平台”办公室业务经理贺少杰介绍,有别于传统金融行业给小微企业放贷所需要的一系列繁杂流程和材料要求,数字金融科技让小微企业经营者实现了融资对接“网上办、掌上办、马上办”。
进入“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操作页面,记者看到,平台主页滚动展示出全区主要金融机构的推荐产品,企业在平台注册后,发布融资需求由金融机构进行抢单关注,金融服务专区的特色服务更是与各市县在地方金融工作中的需求相结合。已开放的灵武专区,开设了循环经济、现代纺织、绿色食品、清洁能源专区,让灵武市的企业享受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同等化、普惠化。
另外,平台还与企业首贷服务协调中心、续贷服务协调中心和企业信用修复人民调解委员会链接,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融资撮合和信用调解服务,可在“融资服务中心”栏目申请“两中心一委员会”业务。“平台通过数据综合分析和挖掘,实现了政银企信息共享,形成了企业精准画像,我们金融机构也敢‘放心贷’了。”宁夏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银行纯线上贷款产品,企业最快可在半小时内获得贷款。可以说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贺少杰介绍,“宁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运用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利用“政务数据+企业经营数据+金融科技平台+金融创新产品”的政银企合作模式,可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注册企业1644家,发布融资产品109项,共发布融资需求42.55亿元,累计解决融资需求24.82亿元。
“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率先将地方金融监管、打击非法集资与非法金融活动、企业融资服务三大应用融为一体,实现对全区各类地方金融机构全覆盖、全方位、穿透式智能监管,特别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融资服务,让企业与金融参与者共享智慧金融带来的‘数字获得’。”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持续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以创新促转型、优动能、求突破,推动我区地方金融监管与服务再上新台阶。
(图片来自互联网)
“试验田”里的“科技范”
记者 张 瑛 文/图
“种田也要讲科学,如今我们公司基本实现了高度智能化,坐在家里,通过手机App便可了解到基地土壤水分及温度。”吴忠市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振龙告诉记者。
随着天气转暖,农村也从“冬眠”中逐渐复苏,谭振龙便是“早起”的“鸟儿”。年前公司就将互联网水分仪——“智墒”埋到基地土壤里,时刻关注着墒情。通过“智墒”系统采集的信息显示,到了最佳播种期,匀播机+北斗导航便上阵。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数字技术,如今已走向田间牧场,让“农业”变得聪明起来。
“以前农民管理大棚,何时通风、浇水、施肥完全靠经验,如今有了5G技术的支撑,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新民说。
2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贺兰县南梁台子农场隆源村的兴耘田设施农业园区育苗棚中,一盘盘西兰花、线椒秧苗青翠欲滴,散发着春的气息。
“我们在大棚内安装了各类传感器,不同的传感器,可感知不同的数据。”魏新民介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从手机上接收短信,随时了解棚内温度、湿度,进行相应的管理。”说着,他打开手机上的App向记者介绍,当棚内的温度、湿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标准值时,系统会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报警,提醒进行大棚通风、降温或保暖等措施。通过手机,管理人员不仅可监控温度、湿度,还实现水肥一体化、蔬菜病虫害远程诊断等。
“以前,农民种菜靠的是两条腿,1人管1栋棚,查看悬挂在棚内的温度计、湿度计上的数字,如今1个人可以管10栋棚,人工管理成本节省60%以上。”魏新民说。
“数字”在种植业中大显身手,在养殖业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了解到,目前全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生产管理系统(平台)或智慧农业场景应用107个。其中,智慧渔场应用通过渔业物联网设备对水质环境、水温、pH值和溶氧量基本参数进行监控采集后,经平台智慧运算后,设定限值,利用智能设备实现自动开启增氧机械,自动过滤循环、自动投料、自动鱼病监测和产量预估等。
“通过物联网管理平台,农民养鱼再不用天天在鱼塘边风吹日晒,只需坐在办公室内,水质监测、鱼食投放、增补氧气等问题便可解决。”贺兰县宁夏科海智慧渔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通过现代渔业数字化与物联网技术应用,公司年减少成本效益176万元,增加收入50万元,每亩池塘增加产量5%以上,较普通养殖方式每公斤鱼可提升1元至2元。
从做“体力活”到干“技术活”,从收成“看天气”到增收“靠技术”……“数字”助力我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化、数字化、标准化、科技化正呈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不用去现场便可为枸杞病害“诊断”。
自动行走式打药机如同儿童玩具般小巧灵活。
温棚中的传感器是菜农的高科技“助手”。
“小运”的故事
记者 丁建峰 文/图
“小运”——它们是数字化车间里的搬运工,有的叫运输机器人,有的叫自动导引运输车,有的叫仓储机器人或者无人搬运车,主要负责数字化车间的物流,是智能车间里的“数字工人”。
2月18日,记者在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数字化车间看到,“小运”们正背着“零件”,沿着设定的轨道四处穿梭,运送物料。
以前,在传统工业制造领域,这些活都由人工完成,占用不少人力,效率也较低。随着数字化赋能,5G和工业互联网的深度应用,数字化车间的物流正在被“数字工人”代替。
“运输机器人是通过激光定位导航和无线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可以到达工作人员指定的任何一个区域,进行零件的转运工作。”吴忠仪表相关负责人介绍,它替代了原有的人工推车转运,实现了地面物流的在线管理。
据介绍,“小运”装备有自动导向系统,可以保障系统在不需要人工引航的情况下就能够沿预定的路线自动行驶,将货物或物料自动从起始点运送到目的地。随着5G的到来,移动机器人的应用帮助制造业解决工业物流场景中的痛点,应用场景涵盖平面仓库物流以及柔性生产物流。
在实施智能改造之前,吴忠仪表的物流转运主要靠人工推车。数字化改造之后,该车间的地面物流实现了在线管理,在信息化控制中枢“大脑”通过5G网络的指挥下,“小运”们快速完成各种配送任务。
吴忠仪表围绕质量更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目标,以数据为中心,从技术、管理、装备、物料、制造五个维度进行整个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精益化、网络化、柔性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建设。
近日正式投入运营的宁夏中环50吉瓦(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4.0智慧工厂,是宁夏第一个工业4.0智慧工厂。
这是一个和传统制造业截然不同的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气、整洁、高端的巨大厂房里,一排排现代化设备洋溢着浓浓的智能化气息。地面,用平整来形容已然远远不够,用数字化轨道来形容可能更为确切,一个个个头低平的“小运”们往来穿梭,运送着制造单晶硅棒所需的物料,在数字化车间进行着精确的物料配送。
“(G12)智慧工厂劳动效率提高146%,较行业水平提升48倍。”宁夏中环相关负责人介绍。
机器换人,数据上云,数字化赋能下的传统制造业纷纷转型升级,正把精细活交给智能化系统,把力气活交给“小运”。
在宁夏共享集团3D打印智能工厂,“数字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要搬运铸件,它们的“体型”变得高大了一些。
“3D打印各种规格的砂芯是由智能无人驾驶运载工具进行无缝运载作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车间里,移动机器人、桁架机器人、微波烘干设备、立体仓库等组成智能流水线,生产效率是同等规模传统铸造的5倍以上。
“小运小运,快来搬运……”在数字化工厂,一串串指令通过5G无线网络,准确传达给“小运”们,它们生龙活虎地“扛”下了所有。
徜徉在数字化车间,看着“小运”们的运行轨迹,生动而有趣。
宁夏共享集团3D打印智能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