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点激昂、鞭声清脆。128名学打黄羊钱鞭拜年的视频,今年春节期间在互联网上的点击量超过47万人次。”说起黄羊钱鞭声名远扬,中宁县第三中学校长莫建军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黄羊钱鞭是一项流传于中宁县余丁乡黄羊村、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的民间体育运动。传统的黄羊钱鞭是长90厘米、直径约为2.5—3厘米的木棍或竹竿,在两头的杆茎上刻有空槽,槽中各穿一对铜钱,两端杆头再分别扎上红、绿色的麻缨,木棍或竹竿的周身漆成红、绿、黄三色的螺旋状均等条纹。表演者多穿比较喜庆的红、黄、粉色绸缎宽松服装,女性头饰用红、粉或绿色的方丝巾,男性头饰则用纯白的长方形毛巾。这项运动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为活跃校园生活,2008年中宁县第三中学将这一“乡土体育”项目引入校园。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一整套黄羊钱鞭教育教学体系。“学校所有班级每周都有两节独立于体育课外的黄羊钱鞭课,有专职老师教授相关动作要领,我们还编写了校本教材《钱鞭情韵》,将黄羊钱鞭的历史、动作等予以归纳展示。”莫建军说,学校已培养出能打会练黄羊钱鞭的青少年近1万多人,其品牌效应不断得到放大,被授予自治区优秀非遗传承基地,目前,学校正全力打造成全国“非遗进校园”典范。
对于学生们打黄羊钱鞭的热情,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校的教师刘秉国感受颇深。“针对学生的需求,除了手把手教,还为他们讲解黄羊钱鞭的起源、道具和服饰、风格特色以及舞打套路、鼓点配乐以及传承与创新等内容。”刘秉国说,"2021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充分利用校内课后服务时间,给学生们提供了解黄羊钱鞭这一非遗文化的新平台和拓展兴趣、展示个性的舞台。”
说起打黄羊钱鞭,初三学生马雪瑞说:“不仅锻炼了身体协调能力,强健体魄,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和凝聚力,还丰富了课余生活。”据悉,黄羊钱鞭在传承中有创新,如今的黄羊钱鞭融合了秧歌、腰鼓和广场舞的动作,套路从1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100多种。“中宁县第三中学已成为黄羊钱鞭活态传承的活跃阵地,提升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非遗文化传承。”莫建军希望一届届的毕业生走出校园后,能将打黄羊钱鞭的技艺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记者 高菲 王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