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2002年2月16日,中国选手杨扬夺得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金牌,让中国在冬奥会历史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
20年来,冰雪运动在中国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北京冬奥会的世界意义是什么?“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实现后,中国冰雪运动如何进一步普及?从首金得主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副主席,杨扬是中国冰雪运动全面发展的见证者与推动者。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杨扬。
在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体育运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有乒乓外交,80年代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90年代中国开始申办奥运,追寻百年奥运梦想
记者:作为中国首位冬奥冠军,您见证了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许多项目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完成“全项目参赛”的目标。作为参与者和推动者,您有怎样的体会?
杨扬:中国第一次参加的冬奥会是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第13届冬奥会,这是新中国冰雪健儿首次登上国际舞台。1984年,中国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在高山滑雪女子小回转比赛中,中国选手金雪飞和王桂珍分别名列第19和第20名。也是这一年,我开始学习滑冰,树立了“实现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的目标。
在2002年第19届盐湖城冬奥会中,我获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1000米两枚金牌,在全队的支持下终于实现奥运梦想。此后,中国陆续在不同项目上实现突破,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冰雪运动员,包括花样滑冰项目的申雪和赵宏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韩晓鹏、速度滑冰项目的张虹等。
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中国在109个小项中约有1/3的项目还从来没有开展过。在这几年备战北京冬奥会过程中,我们通过“恶补”短板,终于首次在冬奥会上实现“全项目参赛”目标,其中有35个小项是历史上首次参赛,参赛人数较上届增加一倍有余。这些成绩背后也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在社会的不同发展时期,体育运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有乒乓外交,80年代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90年代中国开始申办奥运,追寻百年奥运梦想。到了2008年,我国竞技体育逐渐展现出强大实力,一个个争金夺银、超越极限的瞬间唤起无限豪情,将每个人的梦想同中国梦、体育强国梦紧密地连在一起。自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各地冰雪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体育已真正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人民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8年到2022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冬奥会恰好在这时来到北京
记者: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您是开幕式8名奥林匹克会旗执旗手之一;前几天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您又作为火炬手在鸟巢传递火炬。奥运会对您来说有怎样的特殊意义?对于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城市”,您有何感想?
杨扬:作为一名冰雪运动员,能够有机会参加奥运会、申办奥运会、亲眼见证一届“家门口的奥运会”,我感到非常幸运。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对我来说曾经是不敢想象的事,而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
2001年7月13日晚,我正在火车上,当听到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当时整个车厢都沸腾了,我心底里升起强烈的骄傲和民族自豪感。通过7年的筹备举办,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看到一个富强起来的中国。直到现在,我的很多国外朋友都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他们迄今为止看过最盛大的开幕式。
从2008年到2022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冬奥会恰好在这时来到北京。北京冬奥会除了为来自世界各国的冰雪运动健儿搭建展示竞技实力的平台,也成为带动京津冀经济发展的“金招牌”。一方面,举办冬奥会掀起新一轮的冰雪运动热潮,帮助人们了解冰雪运动项目、鼓励人们参与冰雪运动项目,进而带动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冰雪运动能够带动周边旅游、民俗、餐饮、文创等产业的发展,形成相互辅助、相互依存的生态产业链。即便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结束后,这些产业依然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周边群众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运动员委员会成员积极提出建议,赵宏博提出希望组委会能够在现场提供一些针线包,李妮娜提出在冬奥会时开放无障碍通道和增加轮椅配置
记者: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您曾说运动员委员会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成为运动员的“代言人”,还代表委员会向组委会提出了许多结合实践的建议,请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建议。
杨扬:从冬奥会申办之初,我们就提出要办一届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奥运会。我很荣幸能够担任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和其他18位委员一起为全世界运动员服务,从不同角度聆听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运动员委员会的成员都是退役和现役运动员,所以我们会根据自己的训练和参赛经验提出建议。本届冬奥会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比赛结束之后如何有效利用奥运场馆的价值,我们运动员委员会对这项工作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比如,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大部分都是永久性场馆,未来也会持续办赛,因此我们希望冬奥会时能让运动员在自己参赛的场馆留下痕迹,保留永久签名区,国外的获奖运动员也可以留下感想、脚印或手印,增加仪式感。
此外还有很多贴心的细节:花样滑冰运动员经常会有衣服破裂、拉锁损坏的情况,因此赵宏博提出希望组委会能够在现场提供一些针线包;冬季项目中有一些风险较高,运动员可能会受伤,需要轮椅代步,李妮娜提出在冬奥会时开放无障碍通道和增加轮椅配置;冬残奥会的运动员代表提出,在卫生间等标识上要注意残疾人运动员的识别性……点点滴滴体现了对运动员最悉心的关怀。
记者: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办期间,您的工作重心在哪些方面?
杨扬:疫情防控是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关键一环。我参加了东京奥运会,对疫情之下举办世界大型赛事的经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将这些经验纳入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工作中。中国的防疫政策非常严格,因此需要我们向来自各国的运动员答疑解惑,让他们理解严格的要求背后是对运动员健康的负责。同时,我们也在安全范围内尽量为运动员提供更舒适方便的训练环境。
运动员委员会一直努力为全世界运动员提供最佳的比赛环境,我也很期待他们能够在中国把他们最好的竞技状态体现出来。北京冬奥会恰逢中国春节,我们努力让来自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及所有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感受到中国的春节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热情。
人的运动能力是在不断练习中逐步提高的,冰雪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要加强场地安全管理、帮助运动者正确认知和学习冰雪运动
记者:据您了解,“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进展如何?本届冬奥会后,如何继续推动冰雪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杨扬:曾经,冰雪运动被认为是北方冬季特有的运动,自从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以来,冰雪运动在南方也得到了更好地发展。室内冰场、室内滑雪场、仿真冰雪场地等,让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同样可以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冰雪运动。现在,不论是冰雪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还是四季如春的南方地区,因地制宜、形式各异的冰雪运动场地和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老百姓身边。
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过程中,青少年是参与主体,是冰雪运动的基石与未来。可喜的是,随着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到冰雪项目中。冰雪运动的普及,一方面增强了青少年们对冰雪运动的认识,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直观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另一方面,也为挖掘和培养冰雪运动优秀人才奠定了基础。
此外,本届冬奥会有个明显特点,不少雪上项目都由企业投入资金。这些冰雪企业也会考虑,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更多消费者来到雪场。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上的扶持看,还是从市场化的推广看,“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经实现了。
值得关注的是,运动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运动能力是在不断练习中逐步提高的,无法一蹴而就。冰雪运动具有一定危险性,无论是场地的管理者还是冰雪爱好者,如果忽视了运动的危险性,就有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在推动全民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关口,加强场地安全管理、帮助运动者正确认知和学习冰雪运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推广包括场地设计与建造、群众滑雪技术等级、滑雪场安全管理等在内的系列标准,以标准规范助力冰雪运动的安全发展。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蔡艺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