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期间18万人保障城市运行
场馆医疗保障实现“一场一策”
1月13日,北京冬奥村内的综合诊所。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2020年12月8日,冬奥现场气象服务系统可以模拟延庆赛场的风力风向信息。资料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2月5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城市服务保障专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城管委、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应急局、北京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冬奥城市服务保障相关情况。
冬奥会城市运行及环境保障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张岩介绍,预计冬奥会期间,北京市城市运行各领域保障人员有18万人。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完成、赛事服务保障已全面展开。
建成闭环外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体系
张岩表示,为确保指挥调度高效运转,建成了闭环外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体系,闭环内外联动对接,并加强京冀两地统筹协调。预计冬奥会期间,全市城市运行各领域保障人员有18万人,直接参与冬奥城市运行和环境保障的有5万余人,全面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张岩介绍,围绕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和重要联络线,开展了建筑物外立面、园林绿化、道路铺装、无障碍设施、架空线入地等方面的环境提升。
在涉奥区域层面,已组建保障团队223支,共有保障人员2582人、保障车辆和相关设备1700余台(套)。张岩介绍,组建市级扫雪铲冰应急队伍,落实应急力量,在极端天气下为场馆扫雪铲冰提供应急支援。
三处标志性景观将申请成为奥运遗产
在城市景观方面,张岩介绍,2022年1月以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开展了城市景观布置,打造了3处标志性景观、10个主题花坛、620处景观小品、28万个灯笼灯饰、1.8万面宣传道旗、6万余处宣传画面、28处灯光秀,都已经在全市精彩呈现。同时,在背街小巷、商业街区等布置了春节景观小品、红旗、彩旗、缠树灯等。
张岩表示,本次城市景观布置严格遵守冬奥元素使用规则,运用景观小品、道旗灯饰、立面装饰、花坛景观等多种工具渲染主题。保持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城市景观相一致,突出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的整体性。
张岩介绍,石景山区晋元桥会徽雕塑、延庆区“海陀塔”和京礼高速护坡会徽标志等三处标志性景观将申请成为奥运遗产。
33部应急预案保障冬奥会顺利举行
北京市应急局副局长刘斌介绍,为保障冬奥会顺利举行,相关部门充分结合赛事运行实际,制定了开闭幕式总体应急预案等33部专项应急预案,并不断更新完善。
刘斌表示,北京市应急局以保障冬奥安全举办为目标,以“防风险、减灾害、保安全”为重点,全力以赴保障赛事活动顺利开展和春节期间安全。
医疗保障
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共设88个医疗站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共设置了88个医疗站,提供现场医疗救治以及伤病员分流转运,全力保障冬奥赛场安全。
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建辉介绍,场馆的医疗保障人员是来自17家定点医院和2家院前急救机构的1300名医疗骨干,并配备了457名院级后备力量。从12家三级医院抽选120名医护人员组建市级后备队,配备场馆救护车74辆,其中负压救护车54辆。
王建辉表示,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特点,各医疗机构专门配置了骨科、口腔科等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在冰球场馆增配CT、牙椅等设备,真正实现“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王建辉介绍,赛时定点医院将有2100余名医疗骨干提供及时、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北京市还配备了60名市级专家、10名院士给予高水平技术支持。
在冬奥村医疗保障方面,已建成1500平方米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和1658平方米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分别覆盖急诊、理疗康复、影像、中医、牙科等18个学科,可保障赛时门诊、急诊、康复转院等医疗救治工作。王建辉表示,北京冬奥村和延庆冬奥村综合诊所均已正式运营。
交通保障
北辰西路等涉奥道路无障碍改造完成
近年来,北京交通部门逐步完成北辰西路、首都体育馆南路等涉奥道路的无障碍改造整治,治理盲道和坡道2780处,共计2.11万平方米。同时,改造完成27个公交站台,以及地铁车站142部轮椅升降平台、59部爬楼车。
北京市交通委二级巡视员商万友介绍了冬奥期间道路交通服务保障情况。自从接到冬奥保障任务以来,交通行业各道路设施保障单位、各保障企业共梳理出113项工作任务。冬奥会开幕之前,涉及前期保障的81项任务均已完成,剩余32项赛会期间的保障任务,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
气象保障
天气预报细至百米网格十分钟更新
天气情况对比赛的进行和运动员实力的发挥有明显影响。冬奥会期间天气情况如何?北京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季崇萍介绍,根据最新的资料分析,预计从当前到2月20日,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气温与常年接近。
在此期间主要有三次冷空气活动。2月7日前后,受弱冷空气影响,有3、4级北风;2月11日至13日前后,有弱冷空气及雨雪天气过程;2月18日前后,有冷空气活动。季崇萍表示,因时效较长,以上预报还存在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密切跟踪天气气候形势变化,及时更新预测结论。
季崇萍介绍,冬奥气象科技创新实现两个“首次”。一是首次在我国中纬度山区组织实施了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多维度气象综合观测试验,二是首次实现了“百米级、分钟级”业务天气预报能力,形成覆盖冬奥赛区百米网格、十分钟更新的冬奥气象预报产品。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成功举行。北京市气象局提前制定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和风险隐患防范清单,全面梳理4类风险事件、5个风险场景和13种应对措施,组建专班团队开展开闭幕式天气复盘研究,气象数据实时传输至指挥部,为开幕式提供多频次精细化现场预报服务。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